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队伍建设 >

坚守立德树人使命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作者:主编 时间:2020-06-16 来源:未知

坚守立德树人使命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阜阳师范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进内涵发展,按照统筹大思政、搭建大平台、推行大教育的基本思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构建课程思政、日常思政、文化思政、学科思政、网络思政“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强化育人主渠道

 

    学校的课程思政工作,是党委领导下的一把手工程,是举全校之力的铸魂工程。学校建立了党委领导统筹挂帅、行政领导牵头执行、分管领导具体指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架构,对“教书”结合“育人”“树人”先要“立德”整体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学校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坚持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立德树人与全面发展同向同行。

 

    学校一贯坚持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视为育人主渠道,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人教育的共通点,构建全员全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既有力保证思政课的核心课程地位,又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价值,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的工作局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在每一堂课,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融入了教育教学,实现了“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身。

 

    学校紧扣学生、教师、教材、合力四个关键环节,推动“四维并进,集成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系统化、专题化、模块化”“三化”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说服力。通过在全校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数十门通识课程,培育思政通识课程体系,挖掘其他各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引导教师因业施教、因材施教。

 

    加强“日常思政”教育,筑牢育人主阵地

 

    学校积极主动聚焦学生价值导向、发展取向和需求指向,因“事”、因“时”、因“势”、因“群”、因“业”、因“材”,把思政工作渗透到第二课堂,将思政教育内容细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业成绩、行为养成到综合素养,每一项考核内容、考核指标都具体可测。从坚持科学化管理、落实常态化培养、布局多样化发展三个维度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引导他们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实施学生成长领航工程、勤行工程,建立思想教育塑造、行为管理养成、政策导向激励、文化环境熏陶、考核评价体系督导的“教、管、导、育、评”“五位一体”运行机制。指导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引领。实施学生学业规划,将不同年级、不同发展层级的学生纳入导航体系,切实指导学生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和适时修正学业规划,实现对学生学业的全过程教育引导。

 

    推进学生成长温暖工程,注重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提升工作实效。以优化奖助体系为基础,明确“助困”“奖优”两条主线,全面丰富助困体系。以助学·筑梦·铸人为方向,积极开展资助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朋辈示范的引导力量。实施心理素质提升计划,搭建自助测评、手机微信等网络平台和“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等课外实践平台,实现经济助困与心理帮扶有机结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得益彰。

 

    打造“文化思政”品牌,营造育人软环境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大对学校文化品牌的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文化铸校工作,精心设计学校形象标识系统。为将学校的形象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持久化,学校组织设计完成了“阜阳师范学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并颁布管理办法,强化师生对学校形象标识的认知与认同,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形象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与学校美誉度。

 

    学校注重加强对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等学校精神文化的凝练,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一以贯之坚持开展大学精神教育,承继“自强至善”师院精神,弘扬“厚德、博学,自胜、勤行”校训,定期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红歌比赛、主题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团日活动和班会活动。

 

    学校实行大学生实践活动学分制,形成“六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科学规划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各级各类学生组织“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成为党团组织凝聚青年学生的纽带。学校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理论类、公益类、体育类、艺术类社团,建设一批以安徽阜南王家坝实践活动教育基地为代表的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教育基地,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而且巩固和拓展了学校的实践育人办学特色。

 

    创建“学科思政”平台,形成育人协同力

 

    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会贯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之中。学校积极带领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师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思维,不断深化和提炼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具体化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

 

    巩固和强化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注重在铸魂固本和价值引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坚持不懈地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知、引、融、行”四个环节上狠下功夫,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和信仰认同。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讲、文化宣传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在实践中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优势学科,成功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注重抓牢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方面让理论直面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在接受知识教育中领悟到思想的精髓和理论的真谛;另一方面,追本溯源、把握脉络,使学生领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独特的魅力,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创新“网络思政”模式,占领育人主战场

 

    强化网络教育引领。学校坚持“引导、指导、疏导”相结合,架构起多级别、多层次的新媒体矩阵,建设和完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主流阵地,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时代特点,在微信平台定期推送专家、学者、学生的学习体会;开展“微”语录见“大”智慧讨论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微博、微信上积极互动讨论。推动教学名师、思政课教师、优秀辅导员进网络,开设专栏、博客、微博、微信,培养一批网络思政教育“名师”和网络文明志愿者。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学校注重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话语能力培养,遵循时代发展趋势和学生成才成长规律,促进“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多维互动,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网络生态,充分发挥“网络思政”的独特育人功能。创建各类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社区、QQ空间等网络思政平台,运用互联网理念和思维打造指尖上的教育平台,用“网言网语”讲述学生听得懂、喜欢看、愿转发、爱点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帮助学生解决入学适应、专业成长、情感发展、素质拓展、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

 

    阜阳师范学院多年来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进入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根本遵循,对照分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特色与薄弱环节,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四个服务”理念为引领,继续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张建 吕卫华 闫成俭 宋东锋 郝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