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队伍建设 >

系统构建四大育人体系 政行企校协同推进立德树人

作者:主编 时间:2020-07-13 来源:未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多元成长成才为中心,系统构建思政、文化、劳动和服务等四大育人体系,开展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学分银行”制度改革,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形成个性化、多渠道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基于互动双赢,促进政行企校紧密合作,不断完善四方协同一体化育人机制。

一、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思政育人体系建设

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学校贯彻立德树人、“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加强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和改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教改实践和经验总结的研究,推动“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教改定向支持项目,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推进日常思政教育课程化、学分化,把创新创业、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纳入思政课教学计划,促进包括文化素质课、公共课、专业课、实训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近几年,学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年申获专利18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创新竞赛奖项达1200多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4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学生还获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19项、优秀团队21个,获奖数量和等第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持续居领先地位。

推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学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六个要”、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八个统一”的要求,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完善思政课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思政课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精心筛选案例,在授课中强化具有专业背景和特色的内容资源,重点打造“联动热点前沿、联动学生专业、联动地方文化”的思政课系列特色课堂,着力推出以“博学、明辨、笃行”为设计理念、涵盖“正思悦读坊”“正思对话坊”“正思知行坊”三大板块的“正思坊”辅学课堂,不断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将政行企校社会各界精英纳入全员育人体系,成规模、可持续、立体式地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开展“百名兼职思政导师进学年”活动,计划用五年时间,建设一支由党政领导干部、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等构成的100人左右的兼职思政导师队伍,通过讲座、论坛、访谈、结对等形式,利用讲台、社区、企业车间等场所,与大学生展开深入交流。

开展专业思政特色课程(专题)建设。学校充分利用无锡“百年工商城”的深厚资源,与我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智能制造特色校紧密结合,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开发“智造中国”特色课程(专题)100门(个),实现与思政课和其它各类课程形成聚合效应,打造学校课程思政品牌。同时注重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思政教学项目,推进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发挥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圈层效应。

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立足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为班集体自主化、常态化、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标准设定和案例参照。围绕“有理想、会学习、能坚持”三个核心要素,构建思想政治、成长成才、心理健康、就业创业、国防安全5大主题教育实践资源库,共计40个专题教育实践项目,并100%实现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共享。同时突出各行业职业道德的培养,每年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课堂,并开展以“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高质量开展。

二、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进文化育人体系建设

实施文化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学校构建了“一体两翼三融合”的文化育人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和网络学习教育为“两翼”,通过融合区域文化精髓,探寻吴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契合点,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精神、“经世致用、实业报国”的民族工商业爱国主义情怀、乡镇企业“四千四万”的创业精神等融入教学过程和校园环境。优化文化类课程设置,开设文化课程在线平台,形成以文化素质公选课、公共艺术实践课、专业课程渗透为主干的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学校每年开设近百门次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和政行企校专家组成的专兼职教师的“星期二讲堂”,建设了30多门文化素质精品课程。学校文化育人成果《高职“一体两翼三融合”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实施文化生态繁荣计划。学校统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深化校园道路、景观、楼宇等文化环境育人功能,建设 “三馆四园多基地”,即校史展览馆、无锡院士馆、惠山泥人馆、机械工业文化园、吴文化园、无锡名人苑和大学生创业园,与中国(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20多家单位共建校外文化教育基地,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特色文化育人阵地,并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以求学报国的院士风范、实业报国的锡商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笃学之心、创新兴趣。学校持续打造书香校园、星期二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发挥通识教育的文化普及、修身养性、涵咏沉潜、陶冶情志作用,增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实施文化固本塑魂计划。学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学习教育为两翼,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学校启动学生工作的“一院一品”精品项目培育计划,按照“结合专业学习、融入思政教育、培养人格能力”的总体思路,开展品位高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覆盖全面的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努力将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融合区域文化精髓和行企文化元素,促进“吴风锡韵”文化传承,推进“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相融合,涵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坚持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劳动育人体系建设

开发劳动育人课程(项目)体系。学校制定了科学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劳动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教学目标、活动创设、工具使用、考核要点、评价方式、安全保护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并在课堂教学、专业实训、课外活动、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方面融入劳动教育元素,营造全体全程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和生活教育、实践操作和知识学习相互融通。学校经过不断优化实践,构建了“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体系,分年级分时段学习、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全面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学校完善了“学校—院系—班级—个人”四位一体的学生实践活动数据信息平台和发展质量诊断模型,优化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生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融合形成学生内涵发展状态“画像”,全面增强“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与学生组织发展中的引导力和贡献度。学校还注重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来引领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并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中,精心打造了顾秋亮大国工匠工作室、机械工业文化园等系列校园文化景观,积极建设劳模工匠文化“场景圈”。同时系统整合各种资源,让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推动全校师生形成尊重劳模工匠、爱护劳模工匠、学习劳模工匠、争当劳模工匠的良好风尚。

建设实践活动品牌项目集群。学校以学生活动项目为主体,探索设立项目组织规范和质量效益标准,全面推进“第二课堂”认证课程开发30门。全面构建学校实践育人活动品牌项目集群,建成社科理论、文化艺术、志愿公益、创新创业、职业素养5类实践活动品牌项目集群,项目总数不少于30个。学校充分开发、挖掘、利用校内外各类平台,加强劳动实践,以社团活动为核心的校内实践载体,整合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学生社团来建设精品劳动教育项目。以志愿活动为核心的校外实践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学雷锋”“献爱心”“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环保协会、普法协会、电气维修协会、青年志愿者团队开展公益劳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劳动技能培育载体。推动课堂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贯通融合,深化“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实践,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生产实习、工程训练等劳动实践教育,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创新节。

四、坚持管理水平提升,加强服务育人体系建设

以制度提升育人水平。学校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章程》为统领,完善党群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四类规章制度,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推进管理服务有序规范高效。近年来,学校充分听取政行企校四方意见,修订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条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勤工助学管理规定》等31项规章制度,新出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及成绩评定的实施方案》《经济合同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22项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建设,将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克服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力求公开、公平、公正,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最大化的维护了广大学生的利益。

构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升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强化落实五级心理网络机制,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网络课程、传统讲授课程、团体辅导多模块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建成“心理健康”精品课程资源。每年“3·20”“5·25”及秋季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渐形成以发展性和矫治性并重、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全过程渗透大学生就业工作。每年毕业季,通过组织开展“模拟招聘”“非常职场,勇往直前”等活动,开设《大学生就业心理导读》《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等课程,邀请政府、行业、社区、企业的专家代表来校授课,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调整良好的就业心态,逐步培养优秀的职场心理品质,从而更加高质量的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做深做细做实学生服务项目。学校秉持“学生的家园、企业的伙伴”办学理念,线上线下持续推进 “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班级“七进行动”(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网络、进讲座、进企业),每年为学生办实事20件以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在服务学生成长全生命周期中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学生获得感。

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构建完善“评优评先+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的资助体系,年引进“福彩爱心助学基金”“四方基金”“曹余华?谢似玄奖助学金”“富源基金”等政行企资助奖助学金总额不低于150万元,确保贫困生资助100%全覆盖,“不让一个学子因贫困而失学。”同时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开展“助学?筑梦?铸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打造资助诚信主题教育品牌项目,培养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