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队伍建设 >

班主任的思维起点,往往决定一个班级的终点!

作者:林志超 时间:2020-07-27 来源:未知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不同个性的班主任,有不同的管理思维,这也导致了班级管理方式的区别,最后演变成班级的区别。

可以说,班主任的思维起点,往往决定一个班级的终点。那么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建立哪些思维意识呢?

第一种思维:目标意识

我曾“临危受命”,中途接手一个没人愿意担任班主任的班级。

这个班级的学生非常闹腾:上课,学生像逛庙会一样自由,毫无纪律观念;下课,不断发生吵架甚至打架事件。

本想着这一群“活跃”的学生在运动方面应该不错吧,可组织他们参与学校的任何活动,结果总是年级垫底。一次次的打击,让他们变得“一无是处”。

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唤起他们内心蓬勃的斗志,我采取目标激励法,特地带他们去参观学校中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几个班级。看到别班同学的优异表现,学生们非常震撼。

回来后,我们一起讨论:“我们想要怎样的未来?”“面对这样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经过讨论,我们拟定了符合我班学生实际的班级目标:活动上“凡赛必争”、纪律上“遵纪我能”、学习上“力争上游”。

最后,我们一起为班级取名“金色年高”,寓意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力争一年更比一年高。

班级目标的设定,为学生们带去了极大的动力。

每当感到松懈时,大家都会重温当时的约定遇到困难时,彼此提醒前行的路上“不忘初心”不可走偏;取得成绩时,我们会说“耶,成功了”并举行庆功典礼,一起分享喜悦,鼓励更多的学生去获得成功。

就这样,我们一次次贏得突破性的荣誉,各方面表现也越来越好。毕业时,我们的各项成绩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超越,圆满实现了班级的奋斗目标。

因此,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跳出“走一步,看一步”思维,给班级一个发展目标,给学生一个明亮的远方,让学生明确自己奋斗的方向,激励班主任的工作没有指向,学生的学习没有目的,最终失去动力,变得碌碌无为。

第二种思维:规范意识

班主任在建班初始,就需要跟学生共同商定一个具有约约束力的班规,以此作为学生行为的参考依据。学生对照约定,纠正自我行为,共同遵守。

班规的内容无须太复杂,可以根据班级实际,以学生为本,制定学生能执行的规范,“简单、具体、必要,能做到”即可。

以“金色年高”班为例,初期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原班规对他们来说,要么内容复杂,记不住,要么难度大,做不到。

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从班级实际问题出发拟定了安全、卫生、纪律、礼仪、学习五大内容,从最基本、最显性的规范开始做起刚开始,我们的班规内容只有“做好自己”的部分。

可即使只有简短的5条规范,学生也很难适应,每一条我们都要反复进行行为纠正。执行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学生因为忘记规范而做不到,于是我们编了顺口溜以方便学生记忆。

慢慢地,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不断深入调整规范内容,在“做好自己”的情况下,增加“心怀他人、集体”的执行标准,完善口号和目标,形成了表1中的规范内容。(见表1)

班规的制订要充分考虑班级实际、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内容可包含学生的安全、习惯、文明和品质等方面。

“班规”不仅需要告诉学生不该做什么,更要告诉学生怎样做会更好,内容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包容。

当然,班规制订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应遵循学生道德形成的发展规律,不断调整但每次调整或增加的内容不宜多,其依据应是“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已有规范”。

第三种思维:民主意识

班主任的民主意识,在于对班级民主氛围的引导和营造,这其中离不开一套深得人心的评价体系、一套公平公正的监督机制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才能的服务岗位。

这样的班集体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存在感,尽职义务和享受权利,并不断提升自我精神价值。

1.深得人心的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标准必须摒弃人为的过度评价或肆意奖惩,才能深入人心。

大多数班级所实行的积分制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日常评价方式,能对照“评价标准”对学生行为情况进行量化,并根据得分高低实行奖罚,简洁明了,方便执行。

区别于大多数的扣分方式,我们对积分制度进行了创新,每日先奖励每个学生10分,“安全、卫生、纪律、礼仪、学习”五项内容各有2分的基础分,如学生未能按标准执行,每次会少得1分,一天累计1次。

把全班学生名字纳入一个表格中,让值日班长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情况赋分,一天一张,一目了然(见表2)。

一张积分表,也是对学生一日行为表现情况的反记录单,是评价体系的内涵所在。

表现好得到积分,表现不好则失去积分,积分可以换食品、表扬信等符合学生内心需求的奖励,少得积分的学生则需要通过服务他人、集体等行为来换取积分。2.坦诚无私的监督队伍

班级常规开展需要“强而有力”的监督队伍。在我们班,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监督、发表建议、选择监督员的机会,这样组建的监督团队能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同,真正做到“坦诚、无私,心底宽”。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案,保障了监督队伍的高效与公正(见表3)。

值日监督员每日轮换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管理中体验如何更好地遵守常规,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权力过于集中而滋生“专权”现象。

一套良好的常规监督系统会让好的表现得到发扬,不好的行为得以纠偏,慢慢促进班级舆论氛围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因材施能的服务岗位

在班级教育和管理中,如果我们能发动每一名学生积极投入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中,并让他们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势必更能激发他们服务于集体的热情感和投入度。

人尽其用,因材施能。班级要设置适应不同学生的岗位,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展示自我、服务他人的快乐。

擅长美术的学生,是我们班的“设计师”;点子多的学生,是我们班级活动的“策划总监”;自我感觉“不行的”,我会激励其做成一件事,并顺势给他一个服务他人的机会。

比如,小怡作业潦草,在我的激励下,她不仅独立完成了作业,而且态度端正,我鼓励她担任班级“美丽作业发现员”;小柏脾气不好,经常会跟同学发生争执,在又一次与同学争执后,经过我的引导,他慢慢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于是我让其担任班级“友好事件播报员”。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的“友好信任值”高居班级优秀行列。

第四种思维:引导意识

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关注,二是正面引导。

优秀、负责的监督员,保障了班级的有效运行,但不代表班主任可以撒手不管或不去关注班级。

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有获得认同的期待:监督员期待自己认真工作被老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到自己的良好表现;表现不够好的学生也需要老师的“关注”,或是个别谈话,或是集体引导,予以纠偏。

当学生出现一些较大的错误行为(攻击同伴、扰乱课堂秩序等)且屡劝不改,班级管理体系不能正常应对时,则需要班主任及时介入,进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班一个插班生受到寝室同学排挤,我利用每周一次“打友好分”的方式,慢慢拉高了他们的友好分值,引导插班生融入寝室。

我们班两个学生因不懂礼让,经常斗嘴、吵架,我引导他们在吵架前先缓20秒,再使用“180°鞠躬”的夸张方式道歉以化解问题。

当班里有学生违反常规时,监督员往往会“不留情面”地执行规定,但学生行为背后往往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存在。此时所受的委屈,学生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及时关注、理解等人文关怀。

一次,我们班小宇因爸爸的车堵在路上,上课迟到了,监督员理直气壮地执行规定,小宇委屈满满。

我首先给监督员以肯定同时给了小宇一个大大的拥抱以示安慰和理解,并告诉小宇:这次迟到不是爸爸的错,有时发生意外是不可避免的,若想避免中途发生意外,可以提前出发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小宇终于释怀了。

第五种思维:发展意识

班主任应当树立发展意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未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阶段,我主要通过建设教育性和发展性的“班本课程”,一方面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社会,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增进才能,为个体发展提供锻炼机会。

另一方面,在他们成长最容易迷茫和激进的年龄,通过班本课程的引领,为学生的成长导航,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困境,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每一个学生朝向美好生长。

经过长期实践,我依据自己所带班级及学校实际,梳理出以下四方面的班本课程及其内容(见表4)。

最好的常规管理,是寓于日常的良好习惯培养最好的教育,是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育,利用前瞻的发展性课程,引领学生去体验、去经历,增长学生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从目标拟定到常规管理,从干部建设到日常关注,再到前瞻引领,五种思维意识涉及班主任工作的各个方面,能够让班主任迅速带领班级走向稳定并能卓有成效地建设优秀班集体,在带领学生成长的同时,成就卓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