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双高建设 >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展望

作者:徐林 等 时间:2021-11-12 来源:未知

高职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技能型社会的“十四五”时期,高职教育需立足类型教育定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契合经济社会需求,持续、深入探索与构建类型教育发展体系、公平发展制度体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体系。

一、探究教育规律:构建现代高职教育类型发展体系

国家政策确立职教类型定位后,亟待深入探究、完善现代高职类型发展体系。一是完善入口的类型职教高考制度。首先,完善测试制度。坚持“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总体方向。以最新专业目录的专业类为单位细化二者的考查内容、要求与比例。“文化素质”宜全国统考,着重测试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宜“校测”,着重测试应用能力和实操技巧。其次,完善录取制度。对于普通考生,按照综合测评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统筹调剂。对于特长考生,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市场需求制订偏重专项技艺的自主考录办法。最后,完善监管制度。教育部统筹、省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组织、招考院校实施。完善测试硬件、考试场所、监控设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硬软件,加强职教高考法制建设。

二是完善过程的深度产教融合培养。首先,创新治理模式。县级以上政府建立教育、财政、人社、发改等部门联席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商会、NGO等第三方组织的中介协调作用,形成政行校企生责任与利益共同体。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实施办法,全覆盖高职院校与专业。其次,深度协同融合。校企统筹产业需求、专业建设、学生就业。共建师资队伍,共定课程、评价等标准,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对接衔接岗位要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证书考取,一体设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工艺革新、产品质量改进、创新创业等环节。最后,精细过程管理。设立执行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制订合作规划与年度计划,适时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将评估结果作为企业优惠与学校考核的依据,确保实施有效。三是完善出口的横向融通纵向贯通。首先,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系统设计职教系列高专本课程。研制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立标准,经院校自评、申请与教育部评估后升格为本科。改革学位制度,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学位体系,授予高职专科毕业生副学士学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发展应用研究与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硕博士教育,探索职教本硕、硕博一体培养。其次,融通高中及以后阶段普职教育。借鉴美英等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经验,普职高中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学分互认、学籍互转。优化课程,提供共同核心课程与分向发展课程。前者面向所有学生、普职深度融合,后者使学生获得专门领域知识、与专业和职业领域相联系。普职本科设置学术、职业双元课程,构建学分等值转换机制,学生在一定范围高校自由转学,实现不同类型人才、学生不同研究方向的自由转换。

二、激发人人出彩:构建技能人才公平发展制度体系

真正认可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并在劳动就业中用制度形式予以保障,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

一是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转化的潜能激励制度。宏观上,促进“科学”与“技术”相拥,更紧密嵌套研究型大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型高校的应用研究,构建创意—创新—创业—创值立体生态圈。中观上,通过职教集团(联盟)、行业组织、校企合作整合技术与资源,协同构架双创教育—双创竞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闭环。微观上,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促进师生深度合作创新创业,变创业项目学生一元主体为师生共同主体。破除院系、校际利益藩篱,打通政行校企研各主体、团队与项目在校与毕业各阶段的梗阻,构建跨学科、跨院系、跨院校、全链条的项目孵化与支持制度,最大程度激发各主体的创新创业潜能。

二是构建基于职业实践能力的公平就业制度。厚植技术技能文化,营造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修订就业促进法,扭转县级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中小微型企业招考招工的唯学历倾向、学历学校歧视现象,更多注重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加强社会保险法等法律规范的执法检查和监督,适度奖励优先、长期、大量雇佣高职教育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推动其构建基于工作岗位与技能等级的社会保险、职业培训、休息休假、劳动保障等员工福利待遇,保障高职毕业生公平的就业机会与劳动待遇。

三是构建基于社会贡献价值的晋升发展制度。首先,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取向,构建包括资历标准系统、质量保障系统、认可认证系统与学分转换系统的中国特色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完善的技能水平社会评价体系,明确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人才职称之间的对等转换关系,消除干部与工人、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身份壁垒,让职教毕业生获得与普教毕业生同等竞争的条件和可能。构建基于职业道德、劳动强度、复杂程度、技能提升、综合效益、创新贡献的社会贡献价值,进而建立基于社会贡献价值的职称、工资、职务晋升机制,使技能人才拥有更多职业发展和向上流动的空间和机会。

三、精准服务社会: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系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职教育需把准世界大势、精准服务社会。一是聚焦优势,拓展提升应用科研创新的贡献水平。应用研究是科技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专注应用领域的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应瞄准行业企业、生产生活的一线应用科研,主动对接上游的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聚焦自身的专业、师资、技术与紧贴行业优势,协同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与直接型社会服务,提高其转化效率,拓展、提升高职教育对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应用科研创新的贡献程度。二是立足中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现代化、技能中国行动、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新型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三孩生育政策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给高职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践行“四个服务”方针,主动、深度对接与服务国家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实施。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培养急需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美丽乡村。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与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助力行业企业技术技能转型升级、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口均衡发展,致力于城乡规划建设,养老社保、乡村教育、托幼早教、基层医疗、环境治安等百姓民生,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面向世界,贡献高职教育促进发展的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教育2030行动框架》,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支持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合作机制等平台,抱团赴外合作、合资、单独举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为沿线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沿线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经济繁荣、民心相通。加大高职合作开放力度,稳步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在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人文交流等方面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引进优质师资、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助推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快速、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学子提供更多奖学金数量,增量提质其人力资本。(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