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一时间风靡各大媒体网络,众多读者争相论之。同年4月,本人撰写的《“工匠精神”是安身立命之根本》一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天津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
2019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020年7月1日,光明网再次提及“工匠精神”,大力提倡“用工匠精神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而这种“创新变革、坚守责任、家国情怀”不仅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更是“工匠精神”的时代诠释。所以,现在是时候重温一下“工匠精神”了!
所谓“工匠精神”,概而言之即工匠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革故鼎新、为制作不竭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素养,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追求;“工匠精神”是一种期望,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正是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从来都不仅是制造业的“专利”,更应是全社会积极追求的崇高境界,这是契合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客观规律。
于国家而言,“国家兴盛,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于职业教育而言,“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都充分认识到其价值,在职业教育中十分注重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也是德、日等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秘诀之一。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国之所需的栋梁之材,塑造、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应当引导其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以促进其顺利就业并获得长足发展。
于学院而言,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提升学院形象,扩大学院的品牌影响力,更是成为我们傲立国内潮头、走向国际舞台的“亮丽名片”。十三五期间,学院加快人才数量的增加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建立由天津市技能大师、世界技能大赛教练、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高端技能人才担任学院客座教授,用榜样的辐射力量弘扬工匠精神。学院持续深化五育协同发展,创新推进五育联动测评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学生,应时刻警醒,其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制胜法宝”不仅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同样是其安身立命之根本。
弘扬“工匠精神”,教育事业先行,教育工作者先行。身为教育工作者,当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激昂慷慨,“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上一篇:什么是工匠精神
>> 下一篇:新知新觉: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