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工匠精神 >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之路径

作者:梁莉 时间:2021-04-06 来源: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讲好工匠故事。这既是对工匠精神的高度概括,更为如何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

专注专业是工匠精神的特质。专业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意味着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因此,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

第一,营造专业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智能制造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广的概念,除了涉及制造企业本身,还与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息息相关,包含自动化、信息化、智能物流、智能计算、智能决策等多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应营造专业学习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智能制造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例如,加强图书馆建设,利用云平台及大数据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类用书和资源。再如,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引导。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交流、一起查阅资料。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是教师和学生灵感的源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第二,为学生构建专业学习路线图,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例如,增设导学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导学课程重点讲授学生所学专业发展历史、专业发展前景、专业技术难点等。通过导学课程,学生知道要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习、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什么、学后如何去应用,以及要在什么方面有所创新等。导学课程会使学生明晰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科交叉课程,近几年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学科交叉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科学上的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新的工程技术的出现,经常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当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相互交叉,一种新技术达到成熟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创新。高职院校应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

第三,组建技能研讨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建各类技能研讨班,通过对某项技能的研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技能研讨班打破专业界限,学生自由组合,这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

所谓职业信仰,就是人们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认同、信任和崇拜,是人们对职业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实际行为的统一。职业信仰对于高职生而言,是他们对所选职业的认可和热爱,并因自己的选择而感到人生是有意义的。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第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观对高职生未来的职业生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把职业与学业、专业、事业及学生的人生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端正求职动机,科学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例如,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顶岗实习,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热爱本专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第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智能制造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例如,智能制造可以使人摆脱繁重体力型劳动和危险型劳动,从而更加轻松、高效、愉悦地从事更高价值的劳动。通过这种情境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未来职业既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实现梦想的良好机会。

三、引导学生追求卓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我国今天应该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高职院校要形成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一个追求卓越的学校才能培养出追求卓越的学生。高职院校要坚持以“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为办学理念,紧紧围绕“让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办学目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提出,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关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内涵是由六个一级指标构成,即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形成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在这种校园文化的滋养下,学生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一个精益求精、追求至美至善的大国工匠。

第二,校、校、企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校、校、企联合就是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三方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智能制造所涉及的高新技术是一个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过程,因此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三类人才缺一不可。科学家研究出成果,工程师进行图纸设计,最后技术工人生产出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工人至关重要。因为技术工人是研究方案的最终执行人,决定了成品最终的品质。一名优秀的工匠可以把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图纸落实得尽善尽美,并能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更多的创意支持。校、校、企联合过程中,本科院校为企业提供高科技支持,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本,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高职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从而追求卓越,不断进步。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