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匠型”专业教师的内涵与外延
职业院校的发展须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建设“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职业院校应按教师职业能力等级和职业发展要求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初、中、高级“双师型”教师资格分级认定标准。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师,其本质是“双师型”教师,属于高级“双师型”教师范畴。其内涵为:具有高尚的师德,秉持职业教育情怀,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具有突出的职业能力,既要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课程设计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又要掌握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卓绝的技术技能;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秉持专注执着、精益求精、超越与创新的精神,并具备生态理念、人工智能素养和互联网思维等时代特征。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师的外延表现往往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娴熟专业技能的专业实训教师,这类教师在某一专业技能方面有“绝活”;一类是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理实一化体”专业教师,这类教师在某一领域技术攻关能力突出。
二、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师的特征
1.“工匠型”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多元复合性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在入职时已具备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入职后为迎接专业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带来的挑战,通过在职培训、自主研修,参加竞赛、开展技术攻关,在学科专业上不断查漏补缺,累积更新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与总结,通过有效观察、批判、评价自身认识与行为,自主生成构建新认识和践行新行为,形成以反思性知识为特征的认知结构;在教学组织中积累创新,不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开展空间教学、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知识得到有效补充。因此,“工匠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复合特征。
2.“工匠型”教师在能力结构上凸显实践性
有学者指出,职业院校要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解决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双师型”教师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作为处于“双师型”教师高端的“工匠型”教师,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上,不仅要熟悉专业与课程所面向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要求及操作流程,而且要熟悉职业岗位实施的技术规范;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要体现严谨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灵活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全方位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在工程实践中,不仅要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管理、科研创新和科技推广能力,能够主持行业企业的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推广工作。因此,“工匠型”教师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上、教学设计与实施及工程实践中,其能力结构无不凸显实践性。
3.“工匠型“教师在职业素养上彰显专业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反对狭隘的职业教育,即将职业教育窄化为工艺教育,只把职业教育看作是获得专门职业技术的手段,忽视素养的培养,这样会导致职业与文化修养的对立。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工匠型”教师时时处处都应将专业标准意识、职业规范操守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具有超强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始终将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具有敏锐的质量意识、丰富的质量知识和坚定的质量信念,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自觉将保密教育和知识产权知识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因此,作为工匠之师的职业院校教师自身须提高职业素养。
4.“工匠型“教师在专业领域上具有权威性
“工匠型”教师在教学上的权威主要表现在:能主持制(修)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能主持专业与课程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开展实训室建设工作,开发实训教学装备与实训项目;能主持教育教学改革,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等。在技术技能上的权威主要表现为:能承担企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编制;能组织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能开展新技术推广服务等。
5.“工匠型“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呈现时代性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有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作为新时代的“工匠型”教师,要有生态化发展理念、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素养等时代特征。要实现生态化发展,需要拥有生态世界观,具有扎实的生态理论基础和与时俱进的生态践行能力,能够建构生态型课程体系、生态教学模式和营造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的技术、方法、规则等创新工作是职业教育改革服务于产业升级转型必须面对的一个时代需求。作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工匠型”教师,需要拥有人工智能素养,掌握先进的人工智能知识与技术,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与实践中。
三、“工匠型”教师的核心能力模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 D.C.)提出了职业胜任力冰山模型,认为能力主要由知识、技能、自我观念特征、动机和特质五部分组成。知识和技能是职业能力的外在表现,容易被发现和测量,且大多数知识和技能容易通过培训获得,这就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部分。而自我观念特征、动机和特质则是处于水面之下的部分,难以发现,其形成周期长且复杂。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提出了职业胜任力洋葱模型,其职业能力的基本要素与冰山模型相同,他们都强调职业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如果能以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衡量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核心能力要素选择
“工匠型”教师是一种职业,基于DACUM职业(岗位)能力图表分析法,我们通过访谈和开发调查问卷,分别在湖南、山东、江苏、广东、陕西等省进行调研,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基于IBMSPSSStatistics22统计学软件的Alpha信度系数测定,全部361份有效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93,信度较高。依据调查问卷梳理提炼出相应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29项职业核心能力要素(略)。
依据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相关理论,结合SPSS统计软件进行“工匠型”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构建。通过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巴特利球形(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方法对原始变量做相关性分析,得到研究变量的KMO抽样适当性参数值为0.885,Bartlet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检验结果表明29项要素的问卷调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局部变量归属调整,形成“工匠型”教师职业核心能力要素与公因子、变量的对应关系(略)。
2.核心能力模型建构与分析
从上表可归纳出性格特质、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5个公因子,即“工匠型”教师的5项核心能力特征。采取计算公因子算术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核心能力特征的权重,见表3,并依此建构“工匠型”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图1)。
图片
从“工匠型”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可知,师德师风、教学能力、职业行为习惯、专业能力和性格特质是核心要素,其表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师德师风是前提
师德作为教师职业层面的道德修养决定了“工匠型”教师内在修养和外显行为。“工匠型”教师须具有深厚的职业教育情怀,热爱职业教育教师岗位,专心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关爱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提升学识水平,加强品行修养,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人、培养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2)专业能力是基础
“工匠型”教师必须全面掌握所从事学科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卓绝的专业实践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工匠型”教师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形成集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知识于一体的知识结构。宽厚的知识结构是成为“工匠型”教师的基本保证,同时,“工匠型”教师必须具有身怀卓绝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是其与一般专业教师最本质的区别,是其最核心的能力要素。“工匠型”教师要能把握本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在专业领域从事试验、生产、技术开发等工作的能力,能针对试验、生产上的关键技术、工艺难题提出有效的工艺解决方法或以高超的技能破解技术难关。
(3)教学能力是关键
“工匠型”教师须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同时,还需有厚实的课程设计能力、教材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育技术能力,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把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
(4)个性发展与职业行为习惯有特质
“工匠型”教师具有匠人共有的特质。不为外界浮躁所扰动,安心于本职工作。工作中严谨专注,做事认真细致,严格规范;行为上刻苦勤奋,能脚踏实地,磨炼技能;意志上执着坚定,专心研究,用一生去做好一件事情;品质上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把控好每一个环节,追求极致。当然,新时代“工匠型”教师要与时俱进,除秉持专注执着、精益求精、超越与创新的精神之外,还具有生态理念、人工智能素养和互联网思维等时代特征。(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5期)
<< 上一篇: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