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
1.1 依据产业需求,确立人才培“新”目标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情并随着产业需求变化而不断修订,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高技能人才”,中心思想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X”证书制度实施以后,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重点突出的是“X”证书的层次和类型,强调高职毕业的学生要取得一个或几个“X”证书,并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确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复合型、多元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2 以证书考核为导向,探索培养培训“新”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都实行的是“2+1”学制,学生毕业前开展技能鉴定考试工作,不再开展其他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工作。在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没有对职业技能培训设立单独的课时,有关岗位的核心课程一般采取期末考试、操作考核、综合评价等方式来结课,没有形成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
按照《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要求,试点院校要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和相关专业建设情况,提高培训能力,积极开展高质量培训。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市场和学生技能考证需要,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特别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因此,试点高职院校的试点专业应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有效对接,以证书考核为导向,保证“X”证书教学要求。
试点院校要联合企业,对“X”证书中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标准内容、考核方案等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配备最合适的师资,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融入最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制订教学大纲和培训方案,建立培养培训“新”模式。
1.3 注重实战训练,创建实操训练“新”体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高职院校设置学历专业核心课程时,要科学制订针对学生基本技能、核心能力、职业素质的培训方案,实行实操项目模块化培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得到职业技能培训,避免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分家”的现象。
另外,在实操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使人才培养跟上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步伐,通过有企业参与的实战实操训练新体系,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职业技能操作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工艺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1.4 优化队伍结构,打造双师“新”团队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大多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大学毕业进入高职院校,缺乏工作经验,在高职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科研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更新与提升;二是从企业引进高职称技能人才,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教育教学能力还有不足;三是从业多年的职业院校的教师,但其对产业需求、市场需求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团结合作意识淡漠,多数教师只注重个人发展,教学经验、科研经验横向交流较少。因此,团队作用不明显,教师队伍亟待优化。
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在提高专业骨干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外兼职教师的聘任,引进专业培训教师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打造双师“新”团队。
二、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保障措施
2.1 “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2.1.1 建立“1+X”证书管理制度
通过“1+X”证书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高职院校学习的课程开始积分,毕业积分不清零,参加“X”证书考试的考生,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拥有个人学习账户,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对学分认证、累积、转换,促使学生将职业学习作为终身学习并进行合理规划。
2.1.2 建立现代化实训基地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技能培训在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这就要求校内的实训基地具有先进性和规范性,在满足校内基本训练的同时,还能进行“X”证书技能部分的训练。校内的实训基地要以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建设,在企业的参与下,将岗位能力分解成实训项目或者是实训单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实训基地。
2.2 “双师型”教师多元发展的保障措施
2.2.1 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
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需要的“发展平台”。一是人才引进平台,保证随时引进高技能专业人才。二是教师培训平台,确保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三是“三体”互助平台,建立校内、校与校、校与企业的互助平台,目的是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确保“双师型”教师多元发展,促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形成。
2.2.2 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是“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点之一。高职院校必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主动工作的内生动力。首先,将师德师风、工作业绩、教学能力等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保障教师的各项权益,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在津贴或年底绩效分配时酌情向承担相关工作的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倾斜,要能切实反映教师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付出。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对外交流、外派学习等,拓宽视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产业实践能力,以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节选自《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年第18期)
<< 上一篇:找准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关键点
>> 下一篇: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劳动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