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产教融合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师发展策略

作者:谭寒冰,张文超 时间:2021-09-11 来源:未知

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高职院校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势在必行。建设一支适应产业升级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国工匠”和“技能专家”型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意义重大。

一、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社会需要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好老师应具有爱国情怀,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应关注国际和国内形势,传递正能量。院校要健全对教师的师德培训制度,适时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培训,如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参观红色圣地、学习经典案例等,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①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均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动教师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强化校企合作,成立产教联盟。高职院校应继续进行校企合作,成立产教联盟,建立产教集团,吸引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参与实训中心的建设。与世界500强企业或者行业、区域龙头企业合作,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实现深度融合。二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在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学校与企业结对,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结对,为教师下企业实践提供方便,学校要将教师下企业实践要求与教师的岗位设置、专业发展、考核管理等结合起来,探索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综合施策,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接受第三方的严格检查,只有真正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培训、顶岗实习等,教师才能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仅要在企业中经历严格的学习过程,还要接受第三方组织的严格检查。通过考核,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著名企业思维或眼光更具前瞻性,以高职教师的智力资源为企业科研作支撑,企业把最先进的技术引入教学实践,以培养优秀人才。

②优化教师培养,增强教学能力

一是通过科学、高标准、突出类型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增强高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二是增加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如国内外提高学历、访学、进修等多种渠道,吸取优秀高校的教学经验,并定期进行学习,拓宽教师视野。三是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以应对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③强化科研工作,提高研究能力

一是要重视科研工作,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活动。二是为教师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机会和平台,支持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开展研究,围绕专业建设开展研究。与企业共建教师实训基地,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着重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三是增加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并在激励机制改革上下功夫,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改革的积极性。

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是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核心部分。

①“培养+引入”多渠道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国内外对于“双师型”认定标准有所不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为“实践经验+技能证书+教育学学士”模式,体现知识和技术相结合;德国为“学历+企业经历+职业教育”模式,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我国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多数是“学历+技能证书+教师资格”。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认定标准用“学历+技能证书(行业证书)+教师资格+实践经历”等评价。二是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刚大学毕业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前提是入职后经过企业实践锻炼,切实参与企业工作,融入企业工作实践,达到企业员工标准,才能成为拥有实践能力的教师。三是引进行业企业专业人才。为适应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要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担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高职院校要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严格按照相应制度聘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②打造技艺精湛的教练型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行业知名专家及技艺大师作为领军人物,强化师资队伍,制定师资队伍总体规划、规划方案和双师标准,通过结对子、共培互聘的方式,实行校企双向挂职锻炼机制,进行联合培养、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重点培养企业教师的职教能力和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为主体,“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教练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能够针对工作实际,对工作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进行研判,遵从国家标准与行业生产规范,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以任务为载体确定学习内容,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实现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完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师发展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建立教师发展指标体系,根据具体情况量化打分,判断教师综合能力,引导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一级指标,一是素质指标。从道德素质、专业精神、身心素质进行评价,根据自身情况细分打分;二是能力指标。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三是绩效指标。

此外,各级政府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合力提高产教融合各层面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经费投入,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顶层设计。要扩大高职院校引进人才权利,把自主招聘、政府招聘与院校人才需求结合,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综合经费投入,制定政策促进改革,尝试设立专项基金,促进产教融合。(节选自《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