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队伍建设 >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作者:主编 时间:2021-04-05 来源: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着眼于证书制度改革中长期规划,着眼于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略,以实践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专兼职混编教师团队为支撑,实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科学协调发展。

一、以观念为先导,树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牢固树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理念对于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与1+X证书制度建设的双轨并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国家层面上看,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职教二十条”等文件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导意见》还提出“从2020年起,发挥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项目的主渠道作用,将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相关培训规划中”,为高职院校推动优质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家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列为高职院校评估、考核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财政拨款、平台搭建等配套激励性措施,规范和引导高职院校做好“双师型”队伍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进步和快速发展,同时也助力1+X证书制度实施迈向更高的水平。

从学校层面上看,要增强1+X证书制度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思维。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师资建设的重点,并围绕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建设目标、设计方案、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完善制度,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1+X证书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广阔视野、工匠精神、专业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实现新“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质量”“教学+鉴定”的双推进,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的观念转变是提升教师个人发展的内驱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教师们要把“双师”素质提升作为个人专业发展的重点,围绕“双师”内容积极开展学习,明确技能鉴定的重要性,主动研究1+X证书制度下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重构个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构,并贯穿教学实践全过程,使其具有教师、培训师、考评员、技能鉴定师等多种角色,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二、优化教师培训体系,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育人内功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提质,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步骤的教师培训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功。

一方面,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要打破传统教师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加强社会资源的深层互动,开展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第一,校际合作模式。结合本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选派教师到“双师型”教师培养特色院校进行学习交流,主动对标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进行针对性的调研,建立校际间的合作关系。第二,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要以专业为依托,通过与企业建立培训基地、附属子公司等形式加强和对口企业的合作,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项目的生产实践、技术服务、建设管理一线工作经验相结合。第三,国际合作模式。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高职院校应选派教师到这些国家进行学习提升,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第四,网络培训模式。打造政府引导、行业支持、高职院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高职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一站式”服务。

另一方面,丰富“双师型”教师培养内容。高职院校要通过实施多类别、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方案,实行“双师型”教师梯队动态培养。第一,专业教师培养。高职院校要引导专业教师主动了解当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积极关注1+X证书制度,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准则,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第二,骨干教师培养。高职院校要引导优秀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内部接受培训或挂职锻炼,亲身体验各个工作流程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长期合作实现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稳定化。第三,专业带头人培养。提升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安排教师到校企紧密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进行深入研讨和实习,发挥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形成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强化机制建设,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动力

高职院校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结合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和1+X证书制度的内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章可依、有制可循、规范管理。

一方面,完善“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与国外职业教育相比,我国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极不利于高职教师标准化发展和职业地位的认同。政府部门应加快对“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高职院校应协助相关教育部门设立“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从顶层上整合多维资源。同时根据行业、企业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发展要求,逐层细化、优化“双师”认证标准方案,形成定性的规范和量化的考核,保证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把教师质量关。

另一方面,构建和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切实制定“双师型”教师激励和评价办法,将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二者有机结合,增强教师工作的内生动力。以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宗旨,在福利待遇、岗位津贴、绩效分配、岗位晋升等方面考虑适当提档,与普通教师形成一定的差距,并在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学习深造、技能培训、技能大赛、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激励和倾斜,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不断激发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的热情,增强“双师型”教师向新“双师型”教师转变的动力,努力营造人人争做“双师型”教师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鉴定能力“三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构建专兼职混编教师团队,夯实“双师型”教学团队实力

1+X证书制度的特质,决定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对高职院校教师来说,无论是“1”的素养,还是“X”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建立“政校企行”四方协同的混编教师团队显得尤为必要。

一方面,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优化混编团队结构。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结构短板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师资建设规划,建立兼职教师“动态配置”聘用管理机制,科学柔性地聘请校外兼职教师。面向政府、企业、行业招聘行业精英、企业骨干和各类能工巧匠作为混编教师团队的成员,既可以充盈兼职教师队伍,拓宽来源,增加比例,又可以与高职院校教师一起实现“政校合作、行校对接、院校共建”教师团队的目标,夯实混编教师团队的实力。

另一方面,建设“专兼平等”培训制度,提升兼职教师素质。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应该加快建设“专兼平等”的培训制度,实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共同提升。对于兼职教师的培训,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模块,结合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职业技能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针对性培训,并定期进行滚动考核,保障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活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挖掘非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的潜力,通过相关个性化培训,调动大家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合力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专兼职混编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