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高校创新创业 >

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路径

作者:孟庆东 时间:2021-05-25 来源: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

一、强化学校教育,夯实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学识基础

随着“新基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广,高技能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场景将发生巨大变化,学校教育的“筑基”作用将更加凸显,需要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重视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涵养浓厚的劳动情感,消除对“劳动”的偏见和歧视,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高低贵贱,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创造、尊重劳动成果的正确态度,并自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二是要重视创新教育。新时代的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将传统工匠技能与新兴产业技术融会贯通,还要善于创造性地解决全新工作场景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求变、不断进取的素质能力。三是要重视职业精神教育。学校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特别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涵养职业追求持之以恒、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觉成长为执着工作、敬畏职业、追求完美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强化交流融合,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的优质平台

一是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发展。各地应将国家政策用足用实用好,敢于坚决打破行业壁垒,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大力推进技工(师)教育与职业教育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叠加效应。二是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融合产业发展与人才教育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将教育与产业统筹谋划、互为支撑,促进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紧密结合。要直面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热企冷”叫好不叫座的现实,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学校接受企业投入并为其定制培养“准员工”的“供需结合体”向校企双方基于战略共识和价值互信的“命运共同体”升级,形成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良性运营机制。三是要大力推进个人成长和团队建设相结合。要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将其打造成高端集智平台和中青年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基地,发挥引领、传承、创新、共享作用;要着眼于推进高技能人才团队和梯队建设,有意识地将知识结构、技术专长、思维方式等各有所长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普通人才和潜在人才组合起来形成团队,通过团队的相互启迪、集思广益发挥传、帮、带作用。

三、强化考核评价,激发高技能人才持续成长的内生动力

一是要完善“分级分类”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对各级享受财政支持补贴政策的高技能人才,在尊重、信任并做好服务的同时,要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分级”即按照技能大师等级划分,如对国家级技能大师的要求理应比对省级、市—级的要求高;“分类”即可以把高技能人才按照行业属性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进行类型区分。高技能人才在考核周期内需要完成符合自己身份等级和岗位序列的量化工作指标要求才能享受高技能人才身份带来的荣光和待遇,对完不成绩效考核任务的要有明确的整改要求和限期退出机制。二是要强化“不断成长”的心理契约。要对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更多的资源,以重点支持、激励他们做出更大的业绩、获得更高的声望,并通过领导干部与高技能人才交朋友、结对子、定期走访慰问等方式,让他们感知到这种激励和期望,动态维护、正向强化“不断成长”的心理契约,推动高技能人才激发创新动能、取得更大业绩。三是要实施全覆盖、全周期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契机,帮助高技能领军人才拓展眼界、开阔视野,搭建了解前沿技术技能、接触专业领域“高手”的平台,可以有效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激励他们去追求新的更大的成就,因此很有必要将针对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整体规划。

四、强化竞赛引领,深挖职业技能竞赛“场外”育人潜力

一是要重塑技能竞赛体系。当前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百花争艳种类繁多,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存在标准不一、奖项泛滥、赞助商主导甚至作弊贿赂等乱象。应对接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流程,打造新时代全国性综合职业技能竞赛新品牌,建立统一的竞赛体系和荣誉体系,并通过其选拔赛引领各地、各行业不断提升竞赛工作的组织水平和质量规范。二是要强化竞赛成果转化。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是举办技能竞赛的重要目标之一。各类大赛成果的转化,是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三是要做好新兴赛项培育。世赛、国赛等高水平高级别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都是相对成熟的技能工种项目,许多新兴职业和工种在其中难以找到对应赛项的情况无可避免。这就需要各地、各行业提高敏感性,积极做好新兴赛项的试点和培育工作,并通过制定竞赛标准探索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准,为开展新兴职业和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奠定基础,不断满足各类技能劳动者评价需求,助推劳动者素质提升和高质量就业。

五、强化政策落地,营造高技能人才广受尊重的社会氛围

一是,要提高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要把国家和各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文件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基于岗位价值、技能等级、业绩贡献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激励保障制度,鼓励企业吸收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发放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等,形成有业绩、有贡献就能有收入、有前途的良性互动,从根本上解决高技能人才“工作苦、收入低”的现实问题,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二是,要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社会地位。要进一步提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积极开展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等国家级“高精尖”高技能领军人才的评选,并进行高规格的表彰;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政治待遇,纳入“党管人才”工作范围,纳入领导干部联系人才、与人才交友工作体系,支持鼓励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高级别科研项目、海外交流等;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社会待遇,落实在积分落户、就医就诊、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待政策,让他们后顾无忧、心无旁骛钻研技术。三是,要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宣传推介。要研究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生产创作更多的以宣传歌颂高技能人才创造性劳动为主题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专题化、体系化地呈现,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比如,各地可以积极对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开设的“技能频道”,在该平台积极展示本地区优秀高技能人才的人物故事介绍、技能成才路径、绝技绝招绝活、荣誉表彰激励等信息,全面展示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风采和本地区高技能人才有关政策,形成高技能人才宣传的集聚效应,提高宣传舆论工作的实际成效。(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