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双高建设 >

“双高”时代高职特色文化塑造:问题与思路

作者:蔡海鹏,闵雅婷 时间:2020-10-12 来源: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

一、“双高”时代对高职文化提出新要求

(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职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服务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前,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获得感更加充分,对高质量、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需要更加旺盛,高职教育需要服务民生之本,坚持高质量发展,通过供给侧改革主动适应满足社会需求和人民需要。

(三)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中国全面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全球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离不开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并相互依靠的职业教育,并助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是促进职教内涵式发展,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职教强国的重要途径。

二、“双高”时代高职文化面临挑战与问题

(一)高职文化较量:文化挑战

1.要抵制“反能量”

敌对势力从未放弃通过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只有加强思政教育和文化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文化,才能防止校园文化“变色”。

2.要抑制“负能量”

如果不加强文化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就会稀释、淡化甚至变得“虚无”。

3.要克制“杂能量”

高职学生相对来说自制力和自觉性较差,学习精力分散,思想变得复杂,内心不能宁静,渐渐忘记读大学的初心和使命,甚至沉溺在虚拟网络之中,荒废学业和人生。只有加强特色网络思政文化培育,才能掌握高职教育的主动权。

(二)高职文化建设:体系分裂

1.文化建设与战略分裂:缺乏长远规划

一是缺乏战略思考。高职教育以前没有把文化作为高职办学、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平台、战略要素和战略资源来重视。二是缺乏整体长远规划,很多院校未

曾制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或者制订了规划,但没有与高职教育属性和学校办学定位、价值观进行“灵魂”结合,校园文化滞后于基础建设和专业建设,文化设计又滞后于文化建设。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分裂,文化规划、实施、培育在不同部门,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各自为政、相互分裂,没有形成统一体系。

2.文化形式与内容分裂:沦为“形象工程”

高职文化底蕴都不深,普遍存在文化错位,对文化、文明、文化人、文化育人的内涵认识不深。缺乏“以人为本”,没有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文化和需求“两张皮”,文化和行为“两座山”,文化成为漂亮的“形象工程”,文化育人成效不明显。

3.文化格调与境界分裂:缺乏“大格局”

一是文化思想不深。校园文化缺乏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人文浓度,缺乏感染力、亲和力、影响力。二是文化境界不高。一般拘泥于校园和自身发展,缺乏与行业、产业融合,缺乏向全社会开放,缺乏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文化视野不宽,高职院校参与国际交流少,对外合作对象少、领域小,校园文化缺乏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文化理想,缺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情怀。

(三)高职文化成果:缺乏特色

1.缺乏“中国特色”的“本色”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职教育之“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文化的“根”,是最基本的“中国特色”。很多高职校园文化缺乏与时俱进传承和创新,要么是“崇古”,师生感觉枯涩古朽;要么全部是政治文化,缺乏亲和力;要么充斥时髦文化,弘扬主旋律不够。

2.缺乏“职业特色”的“基色”

很多高职缺乏专业对接产业的文化学习、研究,吸纳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不够深入,校园文化缺乏职业文化特色,或者两者生硬拼凑而没有水乳交融,职业特色不明显。

3.缺乏“校园特色”的“底色”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大学精神,对价值观缺乏一贯坚持,缺乏基于办学历史的理念文化挖掘、提炼和文化的持续传承、创新及特色校园文化的培育,校园文化的形成缺乏底蕴,人文氛围不浓,缺少特色校园文化成果或有影响的“代表作”。

三、“双高”时代高职特色文化塑造的思路

(一)提高政治站位,着眼世界格局

1.提高政治站位

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党的建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精准办学定位,专注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眼世界格局

落实“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可以概括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文化要着眼全世界,围绕人才质量、办学水平、服务能力、世界影响,树立全球化思维,建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完善文化建设机制,苦练内功,培养国际化师资团队,提升国际化水平,精心打造中华职教文化品牌;要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开放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参与国际职教文化竞争,推进国际化办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顶层优化体系

高职院校要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目标,从顶层战略重塑“高新职业教育”理念,精准办学定位,明晰价值观。校园文化体系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协调,分工合作;整合资源,分层推进;整年累月,分进合击”原则实施,设计配套内外制度体系和持续优化实施方案。要以“大数据”为战略支撑,培育数据文化,推动高职教育和管理变革。

(二)培育大学精神,塑造特色文化

1.培育高职大学精神

从高职教育来看,大学精神具有产教融合特点,由科学学术走向应用学术,其大学精神是一种“匠”的精神,爱国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追求技术创新和技能卓越,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国际工匠;是一种“爱”的精神,大学不仅在大楼、大师更在大爱,属于大众化教育的高职更需要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播洒爱的光辉;是一种“范”的精神,既指模型、法则,突出职业技术技能堪为精湛楷模,又指风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

2.跨界融合职业文化

高职文化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需要跨界融合高职专业所对接的职业文化,特别需要创新融合职业技术技能文化,形成由校园文化、职业文化、传统文化同时并存又相互融合而成的具有鲜明职业院校特色的新型育人文化。

3.建设特色文化体系

落实“双高计划”,办学特色鲜明是目标,包括中国特色、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高职特色,尤其是学校特色必须也应该体现在文化特色上。

(三)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品牌

1.吸纳世界职教文明

一方面,高职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专家治学、民主管理,发展好中国特色高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需要开放校门、走出国门,兼收并蓄、开放并包,理性比较学习和吸收、消化一些国家的先进职业教育理论、技术和成功经验,快速提高自身,提升国际“品味”。

2.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要建立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主动对接国际化合作的职业教育网络;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是一个跨越教育界和与经济界的合作,要大胆“走出去”,与国外学校、企业广泛开展国际“工匠”培养、科研合作、标准制订、教材开发、专业认证等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产教协同,“引进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推进职业教育多向涉外办学,推动高职教育与国际标准接轨,释放办学潜能和激发办学活力,彰显中国职教文化特色。

3.打造高职国际品牌

积极开展国际职教服务与援助,加大师生职业技能、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拓宽双方学生国外学习、就业的双向互动,总结提炼高职教育典型、模式、经验和特色,形成中国职业教育“智慧”和“方案”,塑造卓越高职文化,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主动与中国的出口企业、国外生产企业或国际企业合作,改变单一的资源、劳动力、产品输出模式,将职业教育或培训作为产品链、技术链、价值链的“增值”环节,按产品寿命周期特点或衍生服务提供“一揽子”方案,打包形成“产品+教育”“服务+培训”“技术+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逐步打开国际职教市场,提升中国制造的附加值,使高职特色文化在国际竞争中逐步成为“溢价”的“软实力”,打造高端国际职教文化品牌。(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