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双高建设 >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属性特征

作者:梁克东,成军 时间:2021-01-13 来源: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

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逻辑起点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一系列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动力源泉,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持续深化并向世界提供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瓶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一批能够代表中国水平、有效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国工匠,成功与否事关我国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提质升级。

(二)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深化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内涵发展的实质要义是基于国家战略、地方实际、学校基础,强化专业集群发展的理念,坚持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产业链的办学思路,不断扩大专业发展面向,激发专业发展活力,形成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深化实质上是对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实践的深化,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式、院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整合上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三)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应然追求

在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与实施,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经不仅是一个单向度的适应国际标准与规则的过程,还需要在适应国际规则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与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标准与规则。这应逐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基本出发点,要输出中国的标准,为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就要通过一定周期的扶优举措,立足中国悠久的文化,集体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职业教育理念在院校实践层面的优质成果,进一步将大国工匠培养、职业教育扶贫、产教融合示范、技术技能文化传播等体现大国水平的,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形成的国际可认可、方案可对接、经验可复制的模式加以推广。

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属性特征

基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内在发展逻辑,结合“职教20 条”与“双高计划”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特征描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要义在于深刻把握标准、制度、队伍以及平台四个关键词的实质内涵。

(一)标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石

标准建设正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标志和根本。“高标准”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基本立意,标准引领理应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首要属性特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要树立标准化办学的强烈意识,争做标准办学的“示范者”;要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发,争做一流标准的“制定者”;要率先开展标准的国际化,争做中国标准输出的“先行者”。

(二)制度: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要成为落实1+X 制度的“ 主力军”;要率先成为专业群制度创新的“引领者”;要成为治理结构改革创新的“拓荒者”。

(三)队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

要有一批专业化、结构化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批专家型、领军式的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队伍;一批精技善教、行业顶尖的高技艺“工匠之师”。

(四)平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载体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要体现高端性。合作对象、目标定位、资源建设等都要体现高端性。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要拓展新路径。探索建立职教集团、产业联盟、产业学院等不同形态,共享基地、协同创新、校地合作、资本混合等不同类型的产教融合平台组织。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要形成共同体。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实现充分的利益共享和价值融合,应以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为核心,建设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团队建设、技术服务、智库咨询等功能于一身的产教融合平台,并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平台从虚拟化走向实体化。职业院校要以优质办学资源及智力资源参与实体化运作,把合作平台提升到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新层次,形成产教融合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生态圈。(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1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