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在此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正式登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舞台。
一、高水平专业群的内涵
(一)高水平专业群的历史溯源
从历史的过程来看,高水平专业群是建立在人们对专业群的探索之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一些职业教育办学者逐渐意识到,高职院校需要建设专业群。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其后,国家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继续加强对专业群建设的引导,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标志着高水平专业群正式登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舞台。
我国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速。第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第三,教育链和产业链融合不深。第四,专业群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办学特色日益凸显。高水平专业群不仅是专业群建设的自然延伸,也是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主动回应。
(二)专业群与高水平专业群
专业群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从管理制度的角度看,专业群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专业群的管理对象是专业群建设的事务和活动。第二,专业群的管理方式和机制多样。第三,专业群的管理主体通常是行政管理人员。但是教学科研人员也可兼任。第四,专业群的管理具有不同层次。第五,专业群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不同专业的优化组合来满足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群的组合方式完全由高职院校决定。第六,专业群的管理核心是课程建设。可见,专业群是通过不同专业的优化组合来满足社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一项教育管理制度。
高水平专业群是一个历史范畴。一方面,高水平专业群具有相对性。我国各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很不均衡,因此遴选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标准就存在较大差异。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提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遴选的标准有“专业群定位准确、教师素质优良、生源质量好”,为各地制定更加具体的遴选办法预留了充足空间。另一方面,高水平专业群具有绝对性。这里的“绝对性”是指高水平专业群不仅具有专业群的全部内涵,还具有自身固有的特征。从教育的职能来看,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应具有“高水平”。从教育的要素来看,它在教师、学生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应具有“高水平”。
二、高水平专业群的构成要素
现代组织学认为,组织要素有组织目标、组织环境、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等。高水平专业群作为教育实体组织,同样包含这些要素。
(一)组织目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愿景
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织目标是一个体系,可区分为战略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战略目标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最高目标,表明了建设方向。长期目标是高水平专业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要完成的建设任务,是通往战略目标的航标。短期目标则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需要高水平专业群内的所有成员去负责落实。
(二)组织环境:影响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因素或力量
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织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高水平专业群的外部环境可区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高水平专业群的内部环境涉及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权力、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
(三)管理主体:管理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织或个人
从外部管理来看,高水平专业群的管理主体主要有政府机构和企业。政府机构可通过法律、政策、项目、拨款等方式对高水平专业群进行控制。从内部管理来看,高水平专业群的管理主体有学校和学院(系)。
(四)管理客体:高水平专业群拥有的资源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水平专业群管理的对象就是其拥有的资源。根据资源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区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等;无形资源包括管理制度、领导风格、办学声誉、办学特色等。
三、高水平专业群的要素优化策略
(一)关注组织特性,明确建设愿景
高水平专业群制定组织目标,需要关注其特性。第一,体系性。第二,具体性。第三,多元性。
(二)处理好两个关系,实行多元共治
多元主体共治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础。高水平专业群实行多元主体共治,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学校与学院(系)的关系。第二,学院(系)与企业的关系。
(三)营造内部环境,提供建设保障
优化组织环境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保障。高水平专业群组织环境的优化,以营造内部环境为重点。第一,建立组织信念。第二,完善组织结构。第三,扩大学术权力。
(四)多管齐下,整合组织资源
1.优化专业结构
优化专业结构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第一,产业导向。第二,特色战略。第三,逻辑清晰。
2.重构课程体系
重构课程体系是以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为重点。第一,明确课程设置的路径。高水平专业群设置课程,以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高水平专业群进行课程设置的基本路径应该是:首先,明确专业群的岗位定向,即阐明专业群具体面向哪些岗位群培养学生;其次,对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再次,对职业能力进行学习领域转换,并且设计学习情境。第二,优化课程结构。高水平专业群优化课程结构,应以工作任务为取向,以建构模块化课程为抓手。
3.强化师资队伍
强化师资队伍需明确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责任。第一,政府的主导责任。首先,政府应将企业工作经历作为重要资历条件,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其次,政府应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情况作为重要科研条件,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再次,教师应改革教师薪酬制度,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最后,强化对企业的激励。第二,高职院校的主体责任。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的联系,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其次,高职院校应将技术研发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再次,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计划、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第三,企业的参与责任。企业应鼓励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
4.拓展实训基地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训基地,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第一,共商。共商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商讨实训基地的重要事务。实训基地的重要事务包括基地负责人的聘任、实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管理制度等。校企双方应该本着共赢的原则,充分交换意见,尽量照顾各自的合理关切。第二,共建。共建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基地。这里的“资”,不仅包括有形资本,还包括无形资本。实训基地的有形资本包括资金、土地、设备、厂房、产品、管理人员、技术专家等,无形资本有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专利、特许经营权等。实训基地的拓展,既需要有形资本的参与,也需要无形资本的参与。可见,拓展实训基地的关键是激发校企双方的积极性。第三,共享。共享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享有实训基地建设的收益。应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利。在签订实训基地建设协议时,应该明确合作内容、双方权利与义务、安全保障、违约处理等事务。
5.建设教学资源库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教学资源库,应坚持三项基本方略。第一,以服务社会为主要对象。第二,以课程资源开发为基本内容。第三,以长效机制建设为突破口。(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3期)
<< 上一篇: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 下一篇: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