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大政方针 >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遵循的原则

作者: 王良青 高职观察 时间:2021-12-27 来源:未知

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有原则就有目标,因此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职业性原则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而言,其特征更加明显。对普通教育来说其侧重知识性、理论性、学术性,而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来说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即受教育者将来干什么?怎么干?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开始就非常清晰,是明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其培养的过程也是侧重技能性、应用性,就是培养从事某种职业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理论素养和相应的技能等。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就是在学校、企业、社会、市场等多方都参与的既开放又闭合的链条中进行不断的“职业性打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越来越突出,在生动、鲜活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职业教育的概念、判断、推理和一些职业生活话语等。而这些概念、判断、推理等都是基于一定“职业性”的,与普通教育注重知识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抽象的演绎判断等是有差别的。所以建立中国特色职业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就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实践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就要了解和尊重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找出这些概念、判断、推理的来龙去脉和实践来源。职业教育的实践是职业教育话语的最直接、最丰富的来源,要提炼真正属于自己标签的“职业性”。

二、民族性原则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操、习惯及行为方式。”职业教育是生长在中国沃土的一个类型教育,是在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是在追寻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梦想道路上形成的,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中国职业教育受传统历史文化的滋润和涵养,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也塑造了今天一个又一个“大国工匠”——这个新时代的中国亮丽名片。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就要充分考虑其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传承,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就不能隔断历史,它不是当下单纯职业教育简单的映射。一定的话语总是深深植根于一定民族的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话语积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慢慢留存下来,最终汇聚成话语的河流。传统文化对中国职业教育话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是深入民族的血脉中,包括人们的观念、社会制度,而这些又决定人们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需求等。如古有管仲的“四民分业”的职业教育体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深入人心。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传统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特性,同时也滋养民族语言。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就必须到传统职业教育思想,特别是传统教育职业教育中挖掘现实职业教育话语资源。从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追寻到许多现实职业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源,从传统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继承和改造一些有生命力的话语。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就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就是开放的产物,就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在不断扩大的对外交流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开放原则是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按照哲学人类学的观点,“人的内在的开放性决定人与一切外在事物关系的特征是人向世界的开放性…能够无限地扩张到他自己作用范围的地方,并扩展到现存世界所能延伸的地方”。由于职业教育话语构建的主体是人,更主要的是,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这决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就要始终坚持开放性的原则。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就是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在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有益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教育话语构建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曾带有“德国味”、“英国味”、“澳大利亚味”、“美国味”等“多味杂陈”,到逐步中国味越来越浓,再到“中国特色味”即中国特色职业职业教育话语的存在。也就是说,在借鉴其它国家、其他类型教育有用话语资源的过程中,逐步摆脱过去职业教育话语简单移植、依附普通教育和外国职业教育的现象。而且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在形成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终极不变的,仍然要在开放中不断地丰富、改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要在开放中不断地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更好地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职业教育的特点、更契合各职业教育主体的思维方式、接受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就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不能故步自封,孤芳自赏,就要敞开胸怀、海纳百川,充分吸收借鉴一切有用的话语资源,就要在开放交流过程中让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绽放出光彩。

四、时代性原则

任何话语都是时代的反应,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也不例外,它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进入新时代一个又一个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工艺等不断的出现就会重塑职业教育形态,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这些变化,并且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职业教育话语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交替与反复中选择的结果,具有很深的时代痕迹。不同阶段的不同话语反映了不同的职业教育理念,从而导致不同的职业教育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就要与时俱进,抓住新时代的时代性特征,紧扣时代的脉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话语能力。每一个职业教育词汇的出现都深刻反映了由于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所带来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的结构与功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关系变化与多方位的变革,生动地反映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形象,映射着职业教育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变革。

五、国际化原则

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国际意义,是展示中国职业教育自信,标注中国职业教育高度,反应中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因此就必须坚持世界格局、全球视野即国际化的原则。职业教育话语影响力的大小代表着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象征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越来越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设置的每一个职业教育话语议题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聚焦,改变了过去在国际职业教育话语交流过程中“单向”流入的情况,所以,提高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的国际化水平是新时代非常急迫的任务。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话语就要在保持民族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话语习惯,要尽量采取世界性的话语表达形式,将美好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故事、中国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标准、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等用世界性的话语表达出来。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国际性直接影响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以及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的强弱。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是指一种超越民族、种族、信仰、发展阶段等,为各国、各民族共同接受和认可的话语组织与话语形态,它是国际化职业教育进行交往和合作的中介和桥梁,它包括国际化职业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知识架构、师资要求、课程标准、运行机制、组织方式、交流语言等方面。(节选自《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