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就业安置 >

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特征

作者:黄蘋,陈时见 时间:2021-02-21 来源:节选自《教育科学》2020年

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时代要求,而且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是在新时代语境下伴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而形成的新概念,它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为目标,其核心在于校企合作各方合作共赢、共生发展,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更加强调和融合责任、文化和情感因素的作用,从而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情感共同体、校企文化共同体和校企责任共同体。

首先,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是义利统一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校企合作中应当兼顾校企双方利益,并且引领双方朝向共同利益而努力。校企利益共同体以正确的义利观为前置条件,更多地考虑对方利益,给参与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齐心协力做大共同利益。

其次,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情理交融的校企情感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向校企合作注入了温情,从而赋予了校企命运共同体魅力特质,更能激发校企双方合作的自发性、主动性,增强了共同体的吸引力,实现共同体的升华。

第三,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开放包容的校企文化共同体。但校企命运共同体可以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各美其美”的文化发展空间,鼓励学校和企业基于各自的独特文化进行创新和融合。文化共同体以“美美与共”的开放包容姿态,把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差异转换为校企合作的创造性力量,采用文化交流的方式来解决校企合作问题。开放包容的校企文化共同体唤醒校企合作各方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解,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彼此认同、互相理解的文明支撑,架起校企之间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

第四,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是责任共担的校企责任共同体。校企命运共同体为企业认真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能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积累优秀的人力资源,创造优良的外部条件,促使企业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体系之中。同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并加以宣传,能够对外彰显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引发广泛的公益效应,达到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软实力的目的。

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相互关联且互为补充。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校企情感共同体让校企合作有了温度,校企文化共同体以包容的姿态将校企双方文化的差异转换为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责任共同体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让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以多元协同、共建共享、互利共赢为核心理念,表现出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互补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共生性

首先,职业院校和企业分别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行为主体,也是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共生单元。尽管这两个共生单元在校企命运共同体中承担不同功能,但校企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校企合作各方之间冷冰冰的纯粹利益关系,注重校企合作双方的情感维系、价值认同和文化互鉴,使得职业院校和企业能和谐共生。其次,在校企命运共同体中,职业院校和企业这两个共生单元以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为前提,形成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企业学院等多种校企共生模式,实现相互协作,达到共生效益。第三,校企命运共同体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上升到生命的高度,将校企合作各方的资源、文化凝结在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之中,合作双方建立起相互依存、互融共生的关系,形成了校企共生环境。最后,校企命运共同体遵循“合作共赢”原则,采用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运作,超越校企合作各方不同的文化、现有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真正尊重和体现校企合作各方共同的利益、价值和文化,顺应职业教育前进的方向,形成校企合作共生系统。

(二)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互补性

一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具有互补性。从学校来

看,校企合作可以为职业学校提供最新鲜、最生动的教学资料、先进的实训设备、学生岗位实践机会及企业师资等,弥补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滞后,降低职业院校的办学成本,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从企业来看,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开展定单式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借助职业院校培训企业人才,提高企业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知识生产上具有互补性。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已经从要素驱动、效率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知识生产范式需要职业院校和企业跨界合作,共同解决特定的应用情境中的问题,从而动态地生产新的知识。三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科研成果转换上具有互补性。当前,职业院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成果资源,但缺乏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平台和资本。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为学校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使得教师有机会将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成果。同时,企业因为生存发展的需要,必须持续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借助学校力量进行技术改造、工艺优化、新品研发等,大幅提高企业的技术更新和经济效益。

(三)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包容性

包容性是走向职业教育新型治理体系的关键特征。在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建设与维护组织内部以及组织间的网络连接,必须以包容的心态直面校企合作的各类问题,充分考虑不同主体的共同性及共同利益,鼓励各主体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化解矛盾与问题。具有包容性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能够营造多元和谐的合作氛围,促使校企合作的多元主体都能长远考虑合作的发展方向,在反复磋商、磨合中逐渐树立起超越经济利益和文化差异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方同舟共济、共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四)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校企命运共同体内部职业院校和企业向彼此开放。职业院校向企业开放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人才培养所需的资金、场地、教学内容等资源;企业向学校开放场地、实践岗位等,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人力资源、技术服务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彼此,并且坦诚地表达诉求、传递情感、共享资源,建立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联结,在合作过程中组织各种形式的互鉴融合活动,果敢地面对合作冲突,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凝聚成发展合力。另一方面,校企命运共同体倡导“开放、互利、共赢”的合作观,还向共同体外部开放。校企命运共同体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广阔胸襟邀请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员工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多方协同,创造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开放型环境,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水平,共同驱动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节选自《教育科学》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