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就业安置 >

依托职教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创新长效机制

作者:刘静 时间:2021-09-02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年

一、依托职教集团构建校企合作的特点

(一)功能复合型的联盟组织

当前,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转折点,职业教育既要服务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又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思考探索。当前,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不再是单一地完成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探索更加科学、系统的发展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当前,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以满足人才需求和发展为主要目标,不仅要实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还要注重人才的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不光需要职业化的人才,更需要与职业素质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主要目标。因此,当前构建人才发展培养模式应该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地分析和探索,以实现人才向着精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二)集团化的管理模式

职教集团从根本上就是要将各组织机构成员之间的力量进行不断整合、强化和凝聚,为其在市场发展竞争中提供支持与保障。从社会资源发展的角度出发,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在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因此,职教集团教育不光要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整合各方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还要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契合当前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进行科学的发展和管理。

(三)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运作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当前的教育应该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为只有社会和人才协调统一、同步发展,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探索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运作模式,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应联合学校、企业及各组织机构的力量进行科学协调开发,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从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双角度出发,相关工作人员应进行创新探索,为促进职教集团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职教集团模式下构建校企合作创新长效机制的策略

(一)校企互惠互利,利益共享

利益是校企合作不断创新的结果,是各组织机构之间去除投入之后所溢出的部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增收益。利益对合作双方或多方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保证合作中互利互惠、利益共享,才能够实现合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进行校企合作项目时,要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利益,以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共赢机制和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方案和制度,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企业在合作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校企合作长期运转,实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享、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二)校企人才对流

校企合作中双方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对此,职教集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不断探索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深入企业,进行岗位理论知识培训和职业晋升知识培训;利用学校优厚的师资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为企业发展提供先进的理论技能知识。另外,企业也可以让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专家深入学校,通过兼职授课的方式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不断促进校企合作长期有效运作。

(三)完善制度,保证合作双方互惠互利

1.领导部门层面

在校企合作中,领导应该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学校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为他们提供正确合理的引导,除了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作为保障,还可以为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实现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利益协调发展。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促使三方投身到校企合作发展中,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提供相关的支持以及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引导、树立校企合作楷模的形式,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风气,对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此外,对于一部分未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或对参加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企业,国家应该利用税收以及政策干预对他们施加压力,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并对积极性较高的校企合作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与鼓励,以保障他们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为企业、学校做好牵引。

2.行业组织层面

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要承担着监督管理的责任,保障校企合作企业方的利益不受损害,还要积极发挥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第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设立专门的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通过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共同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编写。第二,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校企合作的统筹规划工作,做好企业的信息收集与调研工作,探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向,实现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之间的资源共享,发挥三方的协调、监督与统筹作用。

3.企业层面

依托职教集团构建的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的专业型技能人才。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应该由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共同构建学校和企业的创新合作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深入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标准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教材编写等各项环节,将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各项教学模块进行深入融合与挖掘,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也可以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及技能鉴定机构,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技能提升,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对口的人才,促进订单班模式长效发展。

4.学校层面

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制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秉持专业的教学态度和管理模式,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为参考原则,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基础,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制定规范的政策、协议,以保证校企双方的合作项目顺利有效实施。同时应明确合作双方在责任、义务、权利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重要事项,制定科学有效的合作管理制度,以约束双方行为,自觉遵守协议的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一方违反,将根据协议受到相应的惩罚。

(四)构建校企合作“四位一体”技术平台

相关工作人员可利用职教集团内部先进的技术优势,搭建技术研究推广、科技培训服务的多功能一体化综合型服务工作平台,构建定位准确、模式先进、机制完善及考评科学的校企合作“四位一体”技术平台,实现各成员组织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互利互惠,利益共享。

职教集团模式下构建的校企合作“四位一体”技术平台主要是在企业和学校之间,以技术为结合点和共同要素,促进企业技术研究推广、科技培训服务等4个要素的联系和融合,并且发挥企业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其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壮大和建设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指明方向。同时,该平台可将学校的

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力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带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校企合作“四位一体”技术平台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如下文所述。

1.以计划、指导、服务为主,行政、监督为辅的组织管理机制

“四位一体”技术平台的运行机制主要分为3种: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服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四位一体”技术平台是校企合作中的实体运行机制和组织,相关部门应以“四位一体”技术平台为前提条件,实现企业内部和学校之间的资源重组和利用,这不仅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还承担着为参与者谋取利益的双重责任。因此,在“四位一体”技术平台运行机制中,相关人员必须以技术为主要结合点,保障各组织成员之间的利益,实现机构的有效运转以及集团的稳定发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应将以上3种运行机制严格区分开,应该找准它们之间的有效契合点,促进行政、计划、指导、服务以及监督等多种复合型运行机制的形成,为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以及合作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根据集团内部的各个章程制定技术发展合作中的年度计划和规划、集团发展的目标、工作重点和收益分配,采取科学、合理的集团化管理模式以及团队管理模式。

2.内外协调的政策机制

“四位一体”技术平台是职教集团为了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促进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以及提高科技培训服务等多功能一体的服务平台。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而且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技术平台的构建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由内而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促进技术平台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和支持。集团内部必须尽量争取到高支持和高投入,达成良好共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促进技术平台的发展和建立,为技术平台的搭建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培训和服务活动的良好政策支持和内部环境。(节选自《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