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就业安置 >

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策略

作者:陈璐 时间:2021-04-10 来源:未知

为顺利推行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作为主要试点单位,有必要加强研究,科学设计,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顺利推进。

一、加强研究,防止落入1+X证书试点误区

1.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的实施意义,明确试点院校的责任担当。1+X证书制度核心实质是要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提高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满足新时期越来越高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缓解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试点院校要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尤其要进行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产业之间的多元协同效应;重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开发和实施“证书型”课程,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知识与技能融合。

2.科学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要义,厘清1与X的内在逻辑。实施1+X证书制度,是在彰显“1”的基础上提升“X”,两者是主体与辅助的关系,不能过分强调“X”证书的考取却忽视“1”的学习。

3.充分认识1+X证书制度的重要作用,推进职业教育再次改革。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治理手段之一,1+X证书制度旨在通过开放性治理,引导职业教育向“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人才培养方向变革。这就意味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协同育人模式将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试点初期,职业院校需对以下几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一是1+X证书制度下,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盲目考取证书而忽视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意味着考取的X证书越多越好,更不能将是否获得X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二是要杜绝将X证书的获取率视为办学质量提升的错误认识,理性规划学生获取证书的种类与级别,探索科学的培训内容和规范的培训方式。三是X证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学历层次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做好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行业企业的用人层次和标准来确定“1”的学历层次与“X”证书等级的对应关系才是根本。

二、各司其职,共同克服1+X证书试点困境

1.培训评价组织要牵头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协同联动机制。培训评价组织是1+X证书制度的总策划,理应在当前国家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还不健全、企业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加强自身建设,主动发挥主导和核心作用,牵头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协同联动机制,为1+X证书制度的落细落实保驾护航。

2.职业院校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书证协同发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求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时要凸显企业的主体作用,需要行业组织、培训评价组织的深度参与,形成横跨学校、社会、产业的大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根据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系统构建适合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不同专业X证书的类型与标准,并以此为指导,按照专业教学组织与证书培训一体化发展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力求专业课程体系与X证书鉴定标准一致,推进专业教学与获证培训的协同发展。

3.行业企业要参与1+X证书制度实施,提升证书质量和声誉。如何协调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活动的营利性这一矛盾,不仅是吸引更多非教育型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提升X证书的质量和声誉、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就业创业、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的保证。

4.教育部门要主动作为,完善顶层设计与统筹指导试点工作。一是加快国家资历框架建设,为不同行业企业制订X证书标准提供基准参照。二是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指导,为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三是强化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指导。要定期对试点院校的工作绩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评价,建立1+X证书试点退出机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并宣传推广。四是坚守职业教育公益性,避免过度市场化不宜X证书完全交给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运行,防止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现象。

三、科学设计,扎实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

1.精心遴选试点专业(群),科学确定X证书类型。在遴选试点专业(群)和确定X证书引入类型时,既要考虑专业(群)现有教学标准、课程体系与X证书标准的匹配程度及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办学条件能否满足证书培训需要,也要考虑该证书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的程度、社会认可度、含金量、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及学生考取证书的主观意愿等。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教学标准与课程体系。首先,要研究标准所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对X证书标准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按照连续、递进的原则进行梳理、分类与组合,实现X证书标准与教学标准的有机对接。其次,基于“书证融通”,重构课程体系。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内容与X证书的前后衔接、过渡与铺垫,为学生参加X证书考核提供知识储备,也要考虑课程的“多元服务”,为学生获得相近专业领域(或专业群岗位)的X证书提供可能。最后,试点专业要以常规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新理念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造,尤其要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学历教育过程与证书培训活动相互融合,从而适应职业培训需求。

3.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推进产教融合新机制建设。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1+X证书制度和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契机,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职业技能证书及标准内涵的调研、开发、论证,试点社会认可度高、与本校专业融合度强的X证书。校企共同拟定培训与考核计划,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及培训内容开发,实现课程与证书标准的“互嵌共生”。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共同开展师资培养,促进“三教”改革,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教学与培训能力。

4.强化培训能力建设,构建教培一体的职教体系。职业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面向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以继续教育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等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工作,使其在获得X证书的同时也为学历提升积累学分。同时,也要抓住高职扩招的有利时机,在对农民工、下岗工人、退役军人等社会学员进行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灵活开展X证书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本领。

5.参与学分银行建设,建立成果互认的转换规则。试点院校应系统分析国家资历框架中相应学习成果等级标准的内涵要求,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评价方法,确保学生毕业时获得的专业学习成果满足国家资历框架标准要求,同时明确学习成果认证、比对和转换的规则,以便在国家资历框架标准和国家学分银行实施后,让X证书在学生或社会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中持续发挥作用。

6.强化治理能力建设,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建立1+X证书试点运行机制,包括1+X证书的引入与退出机制;实施工作方案、计划和工作制度;行政、教学管理制度修订等。二是开展质量监控机制建设,及时纠正或整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三是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机制建设。

四、严格把关,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权威

1.加强审核,确保证书入校门槛不降低。一是审核X证书与标准的开发建设是否到位。二是审核X证书考核培训内容与“1”是否匹配。三是审核培训评价组织与学校之间权责是否清晰。试点学校也要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进行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试点环境,以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训练,确保技能培训质量不下降。一是培训内容要基于工作过程、随着生产实践的变化而相生相长,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先进性,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或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或拓展问题。二是培训工作量安排要适中,切不可为提高X证书通过率或增加培训收入刻意延长培训时间、损害学生利益,甚至影响1+X证书制度的推广与持续发展。三是重视培训过程考核与评价。受训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娴熟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也不单指X证书通过率,还包括培训满意度、社会声誉等。

3.加强监管,确保证书考核评价不走样。为保障考核质量、控制考核纪律,在X证书考核时要做到考核内容设置的科学性、考核过程把控的严肃性和考核监管的及时性。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即考核内容既要体现学习者的形成性学习积累,也要展示终结性考核的成果,可量化、可评判,体现职业导向,能代表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传递正确的教育信号。考核过程的严肃性,既包括考核过程中相关文档资料的规范有序,经得起核查、质疑,也包括监考过程中防作弊、现场评分不放水、试卷批阅有依据等。考核监管的及时性,主要指及时建立不同X证书的通用评价指标体系,防止X证书之间的考核评价标准有较大差异。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