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我们认识得还远远不够!且不说那些致力于教育创新的高端民办学校,即便是那些办学条件简陋、师资薄弱的打工子弟学校,其存在对于特定群体而言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曾走进过多所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一切都存在“先天不足”:硬件设施不足、资金不足、师资不足,甚至教育理念准备不足,但是,当城市学校无法接收这些孩子的时候,他们却解决了那么多家长欲哭无泪的孩子入学问题。他们在城市的边缘不断搬迁,几乎没有容身之地,但城市里有家长需要这样的学校。
所以,当你质疑民办教育、批判民办教育多时候,我想说,你所看到的只是民办教育的一部分。民办教育存在的优点与你看到的缺点一样突出,不能无限放大缺点,而对优点视而不见。
2.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零和态,而是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依存关系。
公办教育的发展程度从来不取决于民办学校是否被限制。如果一个事物存在的价值都是负向的,不用政策去打压,市场就会将其淘汰出局。到底公办学校好还是民办学校好,在缺少前提条件时,是一个无法得出判断的问题。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家长多数参考的指标是学校理念如何,教师队伍如何,教学质量如何,很少会以什么性质的学校为标准来选择。
3.民办学校在左冲右突中被裹挟到了政策的夹缝里——挣扎、撕裂,又无法主导自己。
民办学校遭遇的艰难各有各的分量。我曾写过不少民办教育的“难”,但是,再撩人的文字都不可能像现实那样真切而悲情。当真正遭遇现实困境的时候,怎一个“难”字了得。
与不少办学人聊起创业的艰难过往时,他们通常都会有一种无名的情绪——有太多的痛不可为外人道,又难以释怀。
4.初中领域“民办强势,公办式微”的说法,显然是一个被夸大的假象,遮蔽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全貌。
实际上,民办学校真正能掐尖的是少数,而在这少数中又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具有公办背景的“假民办”。所以,不要将掐尖的罪恶都推到民办学校身上。那些携带着公办背景的学校更有权力寻租的机会,也更有掐尖的企图心。教育当中的“剧场效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愈演愈烈的。
以为实行“公民同招”之后,掐尖和择校就会落幕,教育均衡就指日可待了,这样的想法显然是天真的。
5.“独立教师”这个概念火了一阵,这是一个很容易被深度误解的概念。因为标榜独立,似乎把其他工作在学校里的教师置于了“不独立”的境地。实际上,这个“独立”没有太多富有解释力的定义,更多只是体制外生存的代名词而已。
那些有硬核能力,有粉丝追随,又不安分的教师通常更容易加入到独立教师的行列。
他们从公办学校出走不只是为了逃离束缚,为了跳出自己的舒服区,为了穿越虚假的教学自信,更是为了实现真正的专业迭代。他们一定是可以将自己散装的知识完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梳理,且希望把自己放逐在自由领地,遨游潮头。
尽管这个时代没有人可以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但这个时代也没有倒闭的个人,只有衰落的组织。所以,独立教师自有未来。
作为独立教师,如果你没有足够爱护自己的羽毛,如果你的信誉余额不足,如果你过度贩卖知识胶囊,陶醉于毒鸡汤的烹制,那么独立教师的独立价值将会打折和缩水。
6.民办教育的行业样态是始终是复杂的。有人办学是出于情怀和责任,有人办学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理想的去处,有人是厌倦了体制内的格式化生活而办学,但同时也有在办学中贩卖情怀的,有为了逐利而不带遮羞布的,也有将学校当作独立王国,为所欲为的……即便穷尽所有的表达都无法描述这个行业的众生相。
所以,不同的人眼中的民办教育可能截然不同。这也难怪尽管民办教育在一些地方呈现局部繁荣的时候依然有人追问:真心办教育的人到底占多大比例?言必谈情怀的人真的有情怀吗?是否存在虚假情怀的泛滥?民办大学里那96%以上的就业率是真的吗?隐藏有多大水分?在浮躁的社会当下,有多少教育创新行为背后是名与利的叠加?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圈子之外都可能是井底之蛙。你所不知道的复杂真相可能远远超出你的认知。
所以,想进入民办教育领域的公办学校校长们,要养成理解复杂发展样态的能力,要有识别假情怀和美好承诺的能力。
<< 上一篇: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 下一篇:民办教育七十年:上下左右 百态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