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现代学徒制 >

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基于培训评价组织参与的视角

作者:赖红,李钦,谭旭 时间:2021-12-27 来源:未知

培训评价组织在推进产教融合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培训评价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具有现实意义。

一、培训评价组织的定位

(一)搭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桥梁

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培训评价工作需要由在行业领域具有较强技术优势和影响力,在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中有一定认可度和较强公信力的机构来开展。培训评价组织具备职业培训资质,与职业院校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专家和师资团队由行业协会协调人员、企业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组成。培训评价组织具备沟通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职业院校、协调利益、聚合职业教育资源的能力。

(二)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培训评价组织要契合行业技术发展和岗位需求,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职业院校等,整合优质资源,融合行业标准,结合新技术和流程,开发1+X证书技能等级标准,并根据市场反馈持续更新证书标准。试点过程中培训评价组织需要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企业认可与使用证书,不断提高证书的市场认可和含金量,促进考证通过的学生高质量就业。

(三)建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源

培训评价组织需要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联合各专业的教指委,将1+X证书的技能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实现1+X证书与“学历证书”融合。基于证书技能标准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各职业院校将技能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课证融通。培训评价组织还需要提供案例库和习题库等线上配套资源并持续更新,便于试点院校各专业师生使用。

(四)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培训评价组织需要具有5年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实施证书考核累计完成5万人次以上,具有由企业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师资培训、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证书培训、组织实施考核颁证的能力。培训评价组织主动参与和支持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1+X证书相关的师资培训项目,提升试点院校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帮助职业院校教师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同1+X证书标准融合,提高教师参与1+X证书考核评价的能力。

(五)实施1+X证书考核

1+X证书考核与职业院校传统的课程考核偏重学科知识不同,培训评价组织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坚持教学培训与考核分离,建立以能力为本的综合评价体系,考核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和领域实际,聚焦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以典型任务为基础实施技能证书的等级考核。

二、培训评价组织参与1+X证书试点分析

根据《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教育部先后招募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目前已确定306家培训评价组织的447个1+X证书,其中第一批6个证书,第二批10个证书,第三批76个证书,第四批355个证书,见图1。本文从区域分布、产业布点、组织类型、专业分布、院校参与五方面对1+X证书试点情况进行分析。

(一)培训评价组织的区域分布

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归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统计,见图2。其中北京有167个,广东有36个,江苏有19个,浙江有16个,上海有15个,山东有9个,湖北有6个,四川、湖南、福建各有5个,辽宁有4个,黑龙江、陕西各有3个,河北、天津、安徽各有2个,河南、新疆、广西、山西、重庆、甘肃、吉林各1个,内蒙古、宁夏、青海、贵州、云南、海南、西藏等省区没有培训评价组织。

培训评价组织主要集中于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整体分布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逐渐减少。从分省统计结果来看,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占比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培训评价组织提供的证书数量占比较大,体现了发达地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较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热情比较高。职业院校需要主动对接区域企业需求,提高主动服务区域企业的意识,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契合区域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1+X证书的产业布点

对前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1+X证书所面向的专业大类进行统计分析,见图3。其中,电子信息大类有136个、装备制造大类有83个、财经商贸大类有52个、交通运输大类有39个、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有20个、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有16个、文化艺术大类有15个、旅游大类和土木建筑大类各有14个、新闻传播大类有13个、医药卫生大类有9个、农林牧渔大类有8个、教育与体育大类有7个、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有6个、水利大类有5个、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有4个、轻工纺织大类和生物与化工大类有3个。

前四批证书主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大类证书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占比30%;装备制造大类证书面向先进制造产业,占比19%;财经商贸大类证书面向现代服务行业,占比12%;其他证书占比39%;1+X证书的遴选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大批新产业、新职业不断问世[7]。高职院校要以专业群建设和1+X证书制度为基础,将技能证书培训体系与学历课程体系融合,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契合区域产业群的发展。

(三)1+X证书所属培训评价组织类别分析

对前四批1+X证书所属培训评价组织的单位属性类别进行统计可知,民营企业开发证书324个,占比73%;国有企业开发99个,占比22%;协会开发13个证书,占比3%;事业单位开发11个证书,占比2%。民营企业已成为实施1+X证书制度的主要力量,民营企业开发的324个证书中有83个由行业龙头企业负责开发,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信息行业;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广泛参与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国有企业开发的99个证书中有77个证书由行业龙头企业负责开发,主要集中于装备制造和能源动力行业;行业协会也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3家行业协会中有9家是国家一级协会组织,主要集中于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

另外,447个证书中共有173个证书由行业龙头企业开发。电子信息大类有67个证书,大部分由计算机互联网的知名上市民营企业开发,其中腾讯开发了8个证书,阿里巴巴开发了5个证书。装备制造大类有34个证书,大部分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开发。能源动力大类中,国家电网开发了9个证书。交通运输大类中,广州地铁集团开发了4个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的单位属性与学生的就业非常契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主要是中小微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高职毕业生的重要渠道。应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1+X证书制度的积极性,通过联合行业、国有企业、职业院校,整合优质资源,持续推动龙头、优质企业认可与使用,提高1+X证书的含金量。

(四)培训评价组织已试点的证书竞争力分析

通过对培训评价组织前四批开发的447个证书进行分析,技能证书面向的专业冷热不均。高职院校789个专业中,492个专业有试点的1+X证书,还有297个专业没有试点的证书,占比38%;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的证书竞争比较激烈,平均每个专业可以试点的证书分别为6.1、5.6、4.3个;而教育与体育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水利大类、轻工纺织大类和公安与司法大类,每个专业可以试点的证书都在0.6个以下。

在已试点的492个专业中,每个专业平均试点3.3个证书,有286个专业试点2个以上的证书,占已试点专业总数的58%。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试点的证书超过20个。1+X证书制度试点已初步建立起良性竞争的机制,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培训评价组织需要提高证书的市场认可度和公信力,提高学校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五)院校参与证书试点的分析

对教育部公布参与1+X证书制度前三批证书试点的院校进行分析,见图8。1430所高职院校中有1240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39所中有2457所、1058所地方本科院校中有520所参与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已从点到面全面展开,形成了高职学校全面开展、中职学校广泛参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对高职院校已参与前三批1+X证书试点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1+X证书试点数量,发现1+X证书试点情况冷热不均,92个证书有14060个高校专业试点,平均每个证书有153所高职院校试点。高职院校试点证书的专业主要包括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和土木建筑大类;其中,试点网店运营推广、Web前端开发、建筑工程识图、智能财税、物流管理、建筑信息模型等1+X证书的高职院校超过400所。前三批试点的证书中,43个1+X证书的试点高职院校不足100所,其中民航货物运输、垃圾焚烧发电运行与维护、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航空器灭火救援与救护、精算实务分析等证书的试点院校都在20所以下。高职院校参与1+X证书试点情况与产业布点情况基本一致,随着第四批1+X证书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专业可以试点证书的数量大幅增加,高职院校根据专业情况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根据专业核心岗位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1+X证书进行试点,根据1+X证书的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契合区域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证书课程标准,将1+X证书融合到日常的教学体系。

三、深入实施1+X证书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证书的分类遴选和管理制度

教育部已出台培训评价组织遴选办法并公布评审流程和评审指标,建立评审专家库,以社会化机制遴选四批培训评价组织进入职业教育试点范围。前四批招募的1+X证书大多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财经商贸大类的证书占比大,需要严格管理和遴选;而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的证书占比少,需要重点培育;水利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轻工纺织大类等领域的证书比较急缺,需要重点规划一批证书。

有些证书在申报过程中面向了很多专业,比如“Web前端开发”证书,面向的专业包含了电子信息大类的9个专业,但在实际试点中,强相关的专业只有软件技术专业;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证书虽然有33个,但是证书大多数是面向电子信息大类,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强相关的证书只有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1+X证书不能为了规模而扩大面向的专业范围,必须聚焦于专业领域,避免跨专业群,试点院校需要根据专业基础和实际条件科学合理选择支撑本专业技能等级水平的1+X证书。

(二)提高证书的市场认可度

在目前公布的447个技能证书中,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开发的证书数量占比不到38%。职业培训评价组织要聚集行业的龙头企业、行业知名企业、上市企业等共同参与,促进制定的证书技术标准能满足行业和企业对技术岗位能力的需求,以跟随行业变化和技术的革新,来保障证书生命力。

提高1+X证书的市场认可度,学生获得证书可以顺利到行业龙头企业或者其他相关行业公司就业;通过技能证书的等级和成绩,行业企业对学生完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胜任力有清晰了解,适应招聘到急需岗位的高技能员工。

(三)建立国家为主、区域相辅的1+X证书制度

根据教育部2020年公布的职业院校专业目录,高职院校19个专业大类共789个专业中还有297个专业没有可以试点的证书。没有试点的专业大部分面向轻工纺织业、化工业、生物医药业、农林牧渔业,这些行业大部分都位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的培训评价组织占比不到11%。为了解决1+X证书区域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面向中西部规划一批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行业企业急需的职业技能证书作为国家1+X证书制度的补充,充分调动区域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区域行业领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降低区域企业人才培养成本,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国家为主、地方相辅的1+X证书制度。(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30期)

<< 上一篇: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1+X证书制度的思考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