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质量诊断与改进 >

高职课堂革命的缘起、路径与保障

作者:壮国桢 时间:2020-12-10 来源: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

推进“课堂革命”,不仅是教育部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具体举措,也是高职院校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外部环境和生源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策源地”和“主战场”的课堂,自然要因势而为,在推进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再出发。

一、高职课堂缘何要“革命”

当前,高职院校课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远离靶心”的奖项与边缘化的课堂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为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政策,推出了许多奖项。不可否认,这些政策和奖项对规范高职教育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这些政策和奖项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预期的成效。如果把这些奖项比作“子弹”,课堂教学比作“靶子”的话,这些“子弹”已经偏离了“靶心”,有学者感叹,“什么都变了,就课堂还是老样子”。“课比天大”成为一句口号。

(二)未“落地”的课改与无趣的课堂

由于师资水平、分配制度、资源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课程改革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放眼当今的高职课堂,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三教”现象还有较大市场。由于生源多样,且学业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艰辛。

(三)所谓的高质量与低效的课堂

当前,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津津乐道的成绩很多,然而都掩盖不了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窘境。根据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调查,江苏省2015届毕业生的知识满足度和职业能力满足度相当低,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20.70%和22.23%,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则分别为19.48%和21.34%。另据调查,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也不高,其中“一般”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3.90%和1.21%,占比四分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高职课堂教学的低效。

二、高职课堂如何“革命”

(一)明晰课堂革命内涵

所谓课堂革命,就是把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主战场”,其核心要义就是革传统教学理念的命、革教学模式的命、革单一评价的命。如果把课堂教学作为本位的话,那么其上位就是教育理念,下位则是多元评价。推进课堂革命需要“三部曲”:一是在认识上,根据高职学生的生源实际,廓清认识上的三大盲区;二是在路径上,构建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打造“四有”课堂;三是在长效机制上,教学管理制度的张力、教师的动力、学生的压力、教育主管部门政策的拉力是确保课堂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廓清课堂革命三大盲区

1.“多元”与“多样”的现实

随着高职招生考试政策的调整,高职院校的生源日趋多元化,相较于改革之前单纯以统一分数线录取的学生来说,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基础极不平衡且大多处于学业的低端。与此同时,高职学生的求学目标也呈现多样化。这不仅给高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是推进课堂革命必须认清的现实。

2.“扬长”与“补短”的争论

面对学业基础低端、生源多元和求学目标多样的高职学生,课堂教学必须进行重大调整。一是理性看待。要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发掘高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高考成绩看,高职学生的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相对较弱,然而他们的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等比较突出,带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二是尊重差异。学生存在差异并不是高职教育所特有,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是教学的关键、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原动力。三是科学选择。多元智能理论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用更适合他们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分析什么是最重要的,并投入大量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高职学生的学业基础差,与其在文化基础课程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补短”,还不如根据高职学生喜动不喜静、实践动手潜力大的特点,以“做”为主线对课程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因此,放弃“补短”,“扬长”是推进课堂革命的主攻方向和精髓要义。

3.“以教为中心”与“以学为中心”的博弈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教学体系则要以“学”为中心,构建行动导向型教学体系,体现“五大转变”。一是教学理念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要把高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主线进行设计。二是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变。要转换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以“学生如何如何”“学生怎样怎样”来表述教学目标。三是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要按照从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的过程来重新编排教材。四是从教师到教练的转变。高职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企业生产经历和实践动手能力。五是从教学评价到学习评价的转变。要实现从过去“教了什么”到现在“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的转变。这是学生中心教学理念的核心要义。

(三)打造高职“四有”课堂

1.在教学内容上,打造“有用”的课堂

按照构建“行动导向型”教学体系的要求,高职应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人的职业能力发展按照“新手—生手—熟手—能手”这一基本规律来实现的。如何把已经开发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模式“落地”是课堂革命的应有之义,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课堂层面的行动。就是教学内容要围绕“用”来编排和组织实施。要体现“有用”,则需要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教材,按照先感性后理性、先实践后理论、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课程体系可以分为模拟练习、实际体验、能力提升三个模块,达到“以用导学”的目的。在课堂层面抓好课改的校本化实施,这是高职课堂革命的前提。

2.在教学环境上,打造“有景”的课堂

为配合以“做”为主线的教学,需要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实现知识和场景的“联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和体验,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二是工作场景再现,加强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的建设。在实训室开辟“学习岛”,中间布置课座椅,四周为教学设施和设备。“学习岛”不仅具备传统教室的功能,还具备高仿真度的实习场所,在同一空间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操作,融教、学、做为一体。三是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对于一些特殊专业,无法到现场感知认识,就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突破时空限制和课堂边界,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虚实融合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到工作现场拍摄设计、制造、检验的过程,再把这些素材整合制作成教学视频,实现书本知识“情境化”。

3.在教学方法上,打造“有趣”的课堂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判断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开发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变得有趣。首先,将书本知识“任务化”。按照“新手—生手—熟手—能手”这一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来实施教学,将书本知识进行“二次分配”,由易到难设计多种任务和项目来进行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将生产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引进课堂。把生产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引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促进书本知识的“案例化”。这既是高职院校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能有效改变课堂的沉闷气氛。再次,为“特长生”搭建平台。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各类研究小组,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4.在教学评价上,打造“有效”的课堂

课堂革命的核心要义在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衡量课堂革命是否有效,可以从四大维度来观测。一是到课率。二是参与度。可以从课堂投入、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服务学习、课外活动、住宿教育、校园兼职等方面加以考量。三是有效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提升,才是教学的结果,这是课堂革命的终极目标之一。当前可以利用的方法主要体现在课程统测、技能检测以及学生专题研讨会等方面。四是满意度。主要观测毕业生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知识和技能的满足度、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薪酬水平、职业稳定性、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

三、高职“课堂革命”因何能成

只有学校、教师、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四方合力”,课堂革命才有可能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预期成效。

(一)现有教学管理制度要体现一定的“张力”

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松绑”,使教学管理制度体现一定的“张力”。如积极推进分层教学改革,实行学分互换制度,推进小班化教学试点等工作,同时,还要推进绩效工资制度

改革,奖励性绩效要向课堂教学改革倾斜,为推进课堂革命提供政策支持。

(二)教师要有推进课堂革命的“动力”

推进课堂革命,对教师教学综合能力提出了“顶天立地”的要求。“顶天”就是要深刻领会推进课堂革命的重要意义。“立地”就是要有灵敏的“嗅觉”,要把课堂革命的具体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智能特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努力打造富有个人魅力、受学生欢迎的“金课”。

(三)学生要有适应课堂革命的“压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首先要适应课堂革命带来的暂时性“不适”,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来。其次要适应“增负”的要求,忍受取消“清考”制度带来的阵痛,更要能够承受达不到毕业标准而被淘汰的压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成为课堂革命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

(四)教育主管部门推进课堂革命的“拉力”

一是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要求,将课堂革命作为该计划验收的“参照物”。二是将课堂革命作为人才培养诊断与改进的“晴雨表”。三是将课堂革命作为遴选国家高职“特高校”的重要“助推器”。(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