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质量诊断与改进 >

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的“三个转变”

作者:罗健文 时间:2021-04-08 来源: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

高职扩招在为高职院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促进生源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学模式从刚性走向弹性、管理机制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百万扩招政策,实现职业教育的全新发展,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向多样生源的多元办学转变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1.学生来源从学校延至社会。在传统生源缺乏的情况下,高职扩招要想达到规定的招生数,自然更多地依靠社会生源。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至此,高职扩招的学生来源由高中职学校延展至社会。

2.生源素养经历呈现多样性。高职扩招生源从学校延展至社会,学生将呈现多样性。首先生源群体的多样性。高职扩招的生源群体从高中职应届毕业生拓展到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这些群体在素养方面各有不同,主要表现为:应届毕业生文化基础知识扎实,退役军人纪律性强,下岗职工技术技能好,农民工刻苦耐劳。其次体现在扩招类型的多样性。专项招生面向的对象不同,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必然各不相同。最后体现在工作经历的多样性。在这方面,一是学生年龄多样二是工作身份多样。在学生的社会工作身份中,有刚出校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有在社会工作多年的熟练职工,也有取得一定成就的小微企业家。三是个人意识多样。扩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甚至管理经验,拥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产生多样的民主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3.多元主体的协同办学机制。为完成百万扩招任务和做好今后的人才培养,必然要建立政行校企的多方协同办学机制。从发展上看,要改变目前由政府单一化主导办学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高职教育,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与办学体制的开放化。一是破除政府包办的办学局面,通过扩大制度安排与政策供给,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二是进一步完善法制,明晰社会力量进入职业教育的条件、政策,积极探索和推进高职院校体制改革,试点举办行校企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专业、教学单位或高职院校。三是创新高职教育治理模式,在政府主导下以开放合作为原则构建由行校企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善治环境。

二、向行动导向的差异教学转变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

高职扩招下,生源多样化,高职院校如何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全新的个性化教学体系,是在高职扩招后保证教学质量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1.专业建设面向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针对多样化学生,扩招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实行弹性差异教学模式:一是专业设置服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与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产业结构的吻合性和超前性。二是课程结构必须以社会岗位需求和学生需求为依据,针对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三是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实际能力。四是实行书证融通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坚持专业建设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原则,将高职教育扎根于区域社会之中,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从而完全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高职扩招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为目标。学生来源的多样化,促使高职课程开发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转变,以工作过程将陈述性与过程性知识、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序化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一是分析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面向的工作岗位进行岗位描述,确定出一个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步骤在内的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二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以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设计从易到难不同的学习情境,运用工作过程整合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选择任务载体,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合在项目任务中。通过有层次、有组织的项目训练,学生从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习目标。

3.教学组织针对生源实行多样化编制。高职扩招生源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组织的多样化。针对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分层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分层教学、分类管理,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实行工学交替,采取适合成人、方便就学、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组织上:对在岗职工可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工作日通过有关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线上学习,周末、节假日或晚间到学校或具备条件的企业教学场所集中面授和辅导,用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可根据行业企业生产规律,实施“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旺”季以企业实践为主,“淡”季以学校教学为主;对高素质农民、村“两委”委员、相对集中的在岗职工等,应积极做好“送教下乡”“送教上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社区学区”“企业学区”,就近实施集中教学。

4.教学过程强调行动导向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工作情境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工作情境的行动过程为途径,通过师生互动的合作行动使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

高职院校可从以下三方面为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实施创造条件:一是加强政行校企合作,以集团化办学为载体,利用校企合作建立综合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二是教师和学生要做好学习行动角色转变的思想准备,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从陈述性知识的传授方式向过程性知识的习得方式转变。三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了解课程面向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熟练地开展教学组织。

5.教学评价采用基于校企合作的标准。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对策:一是校企共建教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引入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结合学校特点制定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主体群。通过建立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教学评价机制,运用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评价。三是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学校根据合作企业的要求和标准,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目标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习质量和毕业作业(设计)标准等。四是运用强调过程的教学评价方法。将教、学、做融为一体,通过以情境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形成。

三、向职教特色的开放机制转变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1.学校机构设置适应职教特色。针对高职扩招,学校可分两步走落实学校机构任务。第一步保持原机构主体不变。机构设置特别是二级管理、教学、教辅机构不变,机构的职责任务不变。但应增设因扩招带来特别工作任务的机构,如校外教学点管理部门。新增设的教学点管理办是学校统一的对校外教学点的管理部门,对内只与有关二级院系产生业务传递沟通,对外只与校外教学点联系实施管理。行政上,教学点管理办可隶属于教务处或招生办或继续教育学院或其他更有利于工作开展的机构。这样的好处是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队伍、文化都得以保持和传承,不会因扩招而带来工作上混乱。第二步在必须调整学校机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职教特色,机构设置要遵循开放性、服务性、合作性、应用性、创新性原则。开放性体现高职扩招是职业教育地位提升的产物,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举措。生源从学校延展至社会,说明高职教育从封闭的层面转变到开放的层面。服务性体现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教育举措。以服务为宗旨,高职教育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社会,同时也要服务于学生。合作性体现职业教育应该是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的教育,是提升国家人力资本质量的主旨教育,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应用性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创新性体现在创新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开放资源配置,实现共建共享。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高职扩招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了保障。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并实现共建共享,具体可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有关部门和学校加强政策层面的支持,明确倡导支持开放教育资源的创作和使用。二是通过加强合作、加大宣传和系统培训,提高教师创建、共享开放教育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放教育资源要适应学生的使用需求,改善使用体验和效果,为学生需求组配、定制个性化学习资源。四是建立有效的评议方式,统一审查认证机制与标准。通过对使用情况和评价情况的监测、分析,不断完善开放教育资源,提高资源质量。五是建立有效的可持续运行模式。通过国家的免费资源、学校的购买服务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换,实现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

3.学籍管理办法实行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向有利于学生接受再教育的,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的终身性的学籍管理转变。实行长效的学籍管理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为学生铺设进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有效路径。推动学生自觉地、自主地利用时间和空间接受教育与培训,促进其终身学习获得并储存学分,从而通过学分实现学历、资历、资格、标准上的提升。对于学生已有的工作经历、相关培训经历、技术技能级别及在相关领域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或荣誉称号,经学校认定后可折算成相应学分或免修相应课程,并可调整有关教学内容或学时安排。

4.学制组合方式实施多元分段。原来单一固化的学年全日制不适用于多样化学生,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学制的改革。建设弹性、分段、便于衔接、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多元学制,是高职院校扩招后面临的任务。多元分段的弹性学制改革,可参考措施有:一是延长学科标准释放成长空间。以长程设计、多元分段、阶段测试的方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成长提供弹性空间。

二是推动多元化学制改革。单一固化的学制不利于多样化学生进行多样化选择,要根据分层、分类原则为学生建立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和评价的多元学制结构。三是利用现代技术助力多元学制改革。多元学制需要建立配套的大数据支撑,做好评价反馈和跟踪。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为多元学制的学生形成数据沉淀,为学生成长序列和成长空间提供判断依据。四是借鉴国外多元学制经验。例如,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学制主要有二、三年制大专文凭全日制教育,四年制本科前期教育,研究生证书专业教育等基本形式。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