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产教融合 >

高职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着力点

作者:邱福明 时间:2021-09-25 来源:未知


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是新时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高级形式,也是高职教育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赋能的有力抓手。实践表明,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厘清地方特色产业学院的价值逻辑,注重“形神合一”,以转变高职服务理念、明确产业服务对象、培养产业所需人才、促进师资双向流动、加速技术转化应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着力点,着力关注产业学院的内在意蕴,创新方式方法,真正发挥地方特色产业学院的优势,为地方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做出有效贡献。

一、转变高职服务理念是前提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与社会及其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高职院校与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时期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职业教育未来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直接体现。因此,高职院校建设好地方特色产业学院,不是“蹭热点、搞炒作”,应转变理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培育和壮大助力服务的理念,及时调整产业学院建设理念和建设思路,主动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联系,搭建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主动参加政府、行业协会举办的产业对话会、产业发展论坛,争取获得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更应主动应对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良好趋势,以转变理念为前提,树立主动为地方特色产业服务的意识,走出学校和教室,走入产业园区,走入地方特色产业的大中小企业,挖掘主动服务潜能,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理念。

二、明确产业服务对象是方向

适应和满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是产业学院建设的出发点。特色是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之源,特色可以锻造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首先,地方特色产业学院要依托地方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如大湾区、工业小镇、纺织城、边境小镇、大数据智慧谷等,彰显地域的个性特色,体现面向地域的服务特征。其次,地方特色产业学院要尽量依托地方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选择知名或骨干企业合作,这样才有可能打造出品牌,不断做精做大做强。此外,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必须坚持个性特色,在组建方式、运行模式或保障机制上,形成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螺蛳粉产业学院是以柳州特色地方食品螺蛳粉产业为依托,同时辅以申请注册“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商标,明确服务于柳州市政府发展螺蛳粉产业的战略部署,服务于柳州市以工业理念全面实施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和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2.0。

三、培养产业所需人才是根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地方产业需求端的发展方向上,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是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推进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地方特色产业学院要坚持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找准培养定位。立足于地方特色行业产业运营管理、技术革新,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企业研发、生产和营销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如,螺蛳粉产业学院根据对螺蛳粉全产业链的分析,确定了面向地方特色食品的品质控制员、检验员、销售员、门店设计师、包装设计师、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维修等岗位,培养善思考、善沟通,强技术、强设计,有理想、有信念的复合型技术服务专员。

四、促进师资双向流动是关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突出强调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地方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为教师增加企业经历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地方特色产业学院作为一个办学实体机构,为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聚集创造了“软环境”,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技术技能人才的双向流动和聚集渠道。产业学院的企业方教师可以是技能工匠,可以是一线师傅,同时也可以到课堂上教授学生技能。教育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一直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依托于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平台,创新校企人才共享和流通机制,通过在企业创设技能人才工作站,在产业学院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技术和眼光。一方面,教师通过深度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引入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专业群带头人,发挥其优势,为专业群建设引入行业企业资源,提升专业群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双向流通、成长、促进。

五、加速技术转化应用是重点

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往往是以区域、行业的标杆企业作为学校的战略合作对象,这样才能从行业龙头企业中挖掘和发挥优质资源集聚优势,提升地方特色产业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把产业学院建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科研项目研发基地,服务于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聚焦于深入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信息咨询、创业孵化服务,以创新驱动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是制定行业职业标准和规范、维护地方特色产品的知识产权、确保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打造品牌。还可以依托产业学院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如,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在院内建设研究所,打造成围绕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需求,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打造完整产业链技术能力,集成政产学研等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建立集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研究所主要在螺蛳粉产业装备、产品、工艺、信息化、文化与品牌、标准化六个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参与建设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和展示交易中心,参与建成全国首条螺蛳粉工业旅游体验精品路线。通过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加速区域特色产业的技术转化应用。

六、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是保障

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是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发展策略。产业学院本身具有特殊性,既不是高职院校内传统的二级学院,也不是完全独立的法人制公司,大多数是以理事会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因此,建立和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现代化法人治理结构,是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地方特色产业学院要避免因学校领导调动、企业负责人变动等因素导致不可持续,也要避免学校治理过程中的“无为而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就是要全面优化治理结构,实施教育和市场“双遵循”治理模式。此外,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如可以从多元主体参与履职情况、功能发挥程度、产生的社会效应等角度设立具体指标,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参与多方达成的合作共识,在合作期内按照一定频率进行考核和改进,起到导向、约束和促进作用。(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