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
面向新时代,面对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变化的学生需要等,应加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的1+X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现实契机、政策依据和价值逻辑。
(一)构建新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诉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不仅给了职业教育一个明确定位,也提出了明确的改革发展与转型要求。明确职业院校要克服“为学不足以致用”的难题,让职业教育真正与社会经济结构相匹配、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既要摆脱职业教育的普教化,同时,还要克服职业教育单纯的技能化,从而更“职业”。目前,理应承担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高素质劳动力供给的职业教育体系,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价值贡献,某种程度上存在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以至职业教育体系失衡问题,也要归咎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进程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最终则要归因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及课程体系及相关改革实践难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职业教育之目的与价值,就要从加快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建设入手。
(二)书证融通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变迁和科技革命发展,职业教育到了重构其专业及课程体系的关键时刻,1+X证书制度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粘结剂”和“连通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可以适应和满足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结构、发展规律与环境需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会显著增强,多元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在动力会被有效调动与激发,与此相关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及终身教育制度体系会有实质性突破……这些便是1+X证书制度的内在逻辑或价值指向。1+X证书制度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的“内核物质”,1+X证书制度强调的“书证融通”,反映了行业产业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教育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之间的有效对接,隐藏在其后的则是构建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说,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唯有基于1+X证书制度设计的逻辑不断变革、持续改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才有切实保障。
(三)构建新课程体系应遵循新价值主张
面向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有何种价值主张和取向呢?结合其所具有的复合性、融通性、协同性、开放性、终身性等逻辑特征,基于1+X证书制度的政策内涵,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彰显其独特价值:一是基本价值要满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且运行有序;二是社会价值要能化解人才供给侧与人才需求侧间的结构性矛盾,形成产教融合发展格局;三是专业价值要体现专业领域尤其是跨专业领域的整体性继承、扬弃和发展;四是特色价值要能够反映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及办学治校育人理念、优势、背景等独有特色;五是发展价值要体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核心的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职业发展;六是引领价值要能够适应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变化的需要和可能,使学生增加就业本领和职业选择机会。
二、基于1+X证书的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策略
(一)坚持问题导向,确立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1+X证书制度直面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若干现实问题,以其所内蕴的特征和导向,旨在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生态重构。首先,职业院校要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引领,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经验,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前沿内容的新课程体系,着力升级改造自身办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性”。其次,职业院校要以办学定位为宗旨,基于社会和市场对职业教育毕业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精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瞄准区域内战略性产业、重点行业,突出就业创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课程体系的多维度“服务性”。再次,职业院校要以自身为主体,积极开展课程体系的统整,打破专业壁垒,使知识和实践接近于现实世界,将专业领域的学习落实到真实情景中,促进课程体系优化与学生发展、院校发展及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切实提高课程体系的多层次“统整性”。最后,职业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破现有僵化的课程体系,将其由刚性向柔性转变、由矩阵状向网络状转变,打造类型多样、要素完整、功能齐备、生动多彩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更为弹性的学习方案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课程体系的“丰富性”。
(二)坚持融合互通,调整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首先,以职业要求、行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打破“普教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单一化”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与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异质性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功能多样化。其次,以能力培养作为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面向职业发展,全面了解职场生产实践过程,掌握全周期、全流程的生产逻辑,确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思维及跨界融合能力培养,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最后,以模块化为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组建方式,将人才培养目标逐层分解,注重通识教育模块与专业教育模块之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融合;强化合作共建课程模块,按照技术技能等级要求对学历教育课程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进行融合互嵌,形成完整的新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要将发展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增加方法论课程,着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态适应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场胜任力等。
(三)坚持特色发展,夯实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内所有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等都要围绕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适应产业发展来进行融通性、特色化设计。首先,要注重课程交融性和综合化。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及课程目标的需要,对有关“1”与“X”的教学内容予以渗透、更新、融合,优化重组为新课程。其次,要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项目化。细致考虑院校内部、院校外部、社会环境等多方力量对课程建设的综合影响,充分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差异化、特色化要求,将课程建设置于行业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之下,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解决真实问题。为此,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按照新工科的思路,构建知识能力矩阵,以项目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领域—任务—能力”为主线开展课程设计。最后,要注重课程的发展性和动态化。课程要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发展环境并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要注意课程间的横向衔接、纵向联通,可以使需求多元的异质性学习者“在正式教育情境和非正式教育情境、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之间自由切换”,这对于保障学习者顺利接受各类各级教育培训、实现终身学习、支持终身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四)坚持多元协同,凸显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功能
首先,要面向快速变化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推进多元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共同研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等级标准,共同打造既满足产业现实需要又符合未来发展预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全面促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融合。其次,要面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学习构建新职业教育质量观,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要调和合格性评价与等级性评价间的矛盾,要推动职业教育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要转变评价模式,增强评价主体的专业性,激活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参与评价的活力;要从过多关注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向重视职业教院校的贡献率和收益率转变,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性和嵌入性。最后,职业院校要切实转变发展思路,要主动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高水平办学、高品质合作、高质量就业寻求多元办学力量的支持,形成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坚持改革驱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支持保障
首先,要抓住标准建设优化相关制度设计。在“以质量为核心、以标准为抓手”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时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化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以之作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据此建构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指导、规范、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发展,形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良性循环。其次,要抓住“立交桥”建设完善资历框架制度体系。借助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从规划层面推向落地实施,搭建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全面开通学分累积与转换系统,畅通各级各类人才成长发展通道。最后,要抓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破除职业教育发展的行政性政策性壁垒。推动政府加大放管服力度,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职业教育新治理格局。(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2期)
<< 上一篇:关于双高学校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的思考
>> 下一篇:职业院校“X+创业”文化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