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五力”彰显职教特色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发展之路
中原名城,曹魏故都。两千年来,这里英才辈出,独领风骚,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步入新世纪,一座现代化的高职院校迅猛崛起,焕发出高职教育的独特魅力。在中原崛起的大潮中,伴随着许昌经济腾飞的步伐,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创新推动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就业有实力、工作有活力、发展有潜力、创业有能力、做人有魅力”为目标,持续推进内涵提升,彰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产教融合:
坚持“双主体”育人确保学生就业有实力
许昌作为河南省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掌握着其行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及标准的制定修订权,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高于全省乃至全国。为此,学校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具有国际行业标准、技术规范、领军人才的优势,坚持以一流企业的标准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就业有实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人才培养更具方向性。通过对接行业、走访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学校党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培养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岗位需求为培养导向,使人才培养更具方向性、目的性。依托许昌中原电气谷建设、花卉业、三国文化产业和万里物流业,大力发展机电类优势专业、园林园艺类专业、酒店与旅游管理类专业和物流、电子商务专业。紧密围绕许昌四大新兴战略,设立健康养老服务、航空服务、临空经济等专业,形成了富有区域特色、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链。通过对相近专业的整合、互动,以以点带面、以一拖二,甚至以一拖多的形式,充分发挥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群的带动作用和推动作用,实现实训室、实训基地、合作企业、教师人才、技术研发等优势资源共享,形成集群效应。
行业需求“订制”人才培养方案更具实用性。以满足“国家—产业—职业—个性化”四级需求为依据,逐级精准定位,在电气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装配、食品加工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引入企业生产标准、技术规范、管理理念,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紧贴岗位需求使得课程体系更具可操作性。在行业、企业、教育专家指导下,大力实施“岗位职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特色教材建设”等计划,构建了更加科学完备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或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尝试分段教学,无论是园林与食品工程学院的三阶段,还是人文学院的跟班制,都实现了学生实习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和有机统一,机电、信息等则是通过将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将课程引入实际生产,有效实现了课程与实际生产的有效对接。建设了财务管理等12个立体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成为国家级别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推进“互联网+课程改革”,建立了移动学习云平台,开通慕课、微课;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别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门教指委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64门,国家级别和省级精品课程已全部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双主体育人模式逐步完善,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连年来,毕业生首次签约率均在85%以上。
市场导向:
坚持个性培养确保学生工作有活力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联系许昌百户重点企业,班子成员、二级学院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一线,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坚持以多样成才实现学生工作有活力。
紧盯产业发展“订制”专门人才。先后与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济医疗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设立专班,成立企业冠名学院,和企业一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确保学生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始终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学校合作开办订单班的公司之一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是中西部较大的电梯制造销售厂商,公司拥有电梯产业的全部核心技术。校企双方从电梯专班到电梯方向、再到电梯专业,一步步把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引向深入,2016年西继迅达(许昌)电梯学院成立,双方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再到实训实习,形成了为企业“定制培养”的育人模式。众品食品检测专班、东方领航专班、厚浦移动互联网开发专班、海天家装专班等专班,较好地实现了为企业定制人才的培养目标。
把企业管理引入人才培养。建筑工程学院与北京海天建筑装饰公司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引入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入校即入企这一职业教育的理念,新生入学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实现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师生同穿工作装、戴工作牌,用工作装和工作牌强化学生对自己员工身份的认同;在班级中设立总监、副总监、设计经理、行政经理、主管、业务经理等企业岗位;在教室、寝室、走廊等公共活动场所张贴企业口号、标语、标识、规范等文化因素。这种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工匠精神:
坚持工匠培养确保学生发展有潜力
学校党委书记袁海涛,历来重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工匠精神,要求人才培养工作要着力培养工匠精神,通过培养工匠精神,使学生成为具有专注忠诚精神、至善至美精神、批判超越精神的劳动者。院长谭水木要求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纳入培养方案,在确保技能培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实现学生发展有潜力。
坚持以大赛培育工匠精神。学校将技能比赛列入教学计划,要求各专业认真设计比赛项目,通过让学生参加比赛,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校级竞赛的普及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去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省选拔赛上,该校共夺得10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14个赛项的代表队顺利突出重围,代表河南出征“国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与河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奖项3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9项,省级一等奖32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53项。5月29日至5月31日,2018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在该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96个代表队28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该代表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能力,以总分之冠的优异成绩荣获团体一等奖。
2017年12月21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大国工匠”李世峰为学生作报告。院长谭水木为李世峰颁发了聘书,聘请李世峰为客座教授。聘请专家教授到校兼职授课、给学生当校外导师,进一步优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距离“掌握一门手艺”“赢得出彩机会”的几率更大、效果更好、希望更强。近年来,该校已聘请了30多名企业家、200多名企业技术骨干做学生的校外导师,帮助学生进行校外实训,解答学生技术和工作方面的问题,当好学生工匠精神的引路人。
实践历练:
坚持创业与专业结合确保学生创业有能力
2017年,魏海创业团队的“Better Trace跨境电商”项目获得了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铜奖。“我们团队领到了1.3万元的奖金,大家都非常的开心!”外国语学院14级商务班的学生魏海激动地说:“学校对我们的支持和老师的辛苦指导,让大家创业更有激情更有动力。”
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开发了符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指导课”“创新创业实训课”,先后建设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创新创业指导课,以及“商务礼仪”“英语教学技能实训”等创新创业实训课,基本形成了1门创业通识课程和X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的“1+X”课程体系。与此同时,搭建“1+2+X”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目前,已建成一个校内众创空间、2个校外综合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2个创客工作室、5个工程技术中心、36个专业实训室及虚拟仿真实训室。学校“先锋”众创空间作为全市仅有的省级众创空间,获得市政府部门20万元奖励。截至目前,众创空间已成功孵化出56个创业实体,申请专利78项,扶持自主创业学生740名,入驻众创空间的团队实现创新项目超过50%,吸引校内外投资超过200万元,引进合作企业超过50家,在当地产生重大影响。在2017年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该校获得1枚铜牌;在首届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该校获得2金1银的好成绩。在第十二届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中,报名参赛485项,在所有参赛院校中排名首位。大赛中夺得一等奖17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32个,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72项获奖作品中,已有30多项申请获批国家专利。机电系学生李东阳、杨振宇加入了单士睿老师的创新团队,在发明创造上超前一步,师生团队先后申报国家级别专利10余项,并合作研制了“智能回流比精馏装置”,该装置克服了传统回流比精馏装置温度控制精度不高、抗干扰能力差、耗能高、效率低等缺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化妆品等领域。为了更好地把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他们于2014年4月注册成立许昌睿诚方达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初具规模。
德技并举:
坚持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做人有魅力
学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在各二级学院开展涵盖高职学生管理各方面的学生管理工作品牌创建工作。目前,已拥有外语系“润物无声班级文化建设”、艺术系“展演平台”育人模式、医疗卫生系“六维联动”天使工程等11个学生工作品牌,基本形成了“一系一品、特色初现”的品牌创建工作新局面。“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成为全院具有广泛和持久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许职大讲堂”、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大学生辩论赛、主持人大赛、“五四”红歌赛等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使得学生有机会一展风采。
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先后在学校附近的申庄、半截河、运粮社区、祥和小区等地,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10余处,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无偿献血、爱心捐助、敬老助残、扶贫济困、义务劳动、社区共建、邻里守望等活动。同时,不断延伸足迹、创新形式,以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平台,深入到中国水产科学院北戴河中心试验站、信阳新县革命老区、许昌水系治理工程、许昌县苏桥镇卫生院等地开展了海洋生态环保调研、重走长征路、“曹魏风·许昌行”三国文化调研、关爱女孩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携手医护学子情、共筑美丽中国梦”医护实践等一系列题材新颖、特色鲜明的实践服务活动。广大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国情、民情和社情,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增强了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社团文化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学院2015级大三学生邢静静,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和各类公益活动,同时将心路历程用文字记录下来,出版新书《这个世界爱着我》、当选省级三好学生、在报刊上发表多篇作品,成为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机电工程汽车系15级学生任远伟,创办了许昌市首家发展创客教育的教育机构,在当地产生重大影响。机电工程汽车学院学生林德全,带领同学创办“许职汽车服务中心”,虽然自己家境贫寒,但是,面对困难学生,一次捐出500元钱。医疗卫生系15级学生荆启贤,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申请,加入到了腾讯手机管家举办的“世界环境日,不做垃圾虫”为主题的垃圾清理公益活动中,成为许昌站组织者,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规划建筑工程学院15级学生盛传杰,2017年5月,在许昌市魏都区成立公司,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带动同学一起创业,目前公司成员有20余人,月营业额10万余元。2013级毕业生郑宇成立许昌惠十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4年来一直与学院老师保持紧密联系,积极为软件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就业岗位。从这里走出一大批有志青年,带着团队、带着成果活跃在经济社会建设的一线,投身于建设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发扬着同样的、拼搏创新的许职院精神。
2016年,该校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成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27所试点院校之一。2017年6月,河南省教育部门报请国家教育部门同意,该校成为国家级别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在许昌区域经济这块沃土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以崭新的面貌,持续迸发职业教育的活力,绽放职业教育的魅力,成为中原地区职业教育的璀璨明星!
(秦晶晶)
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创新
高职教育如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中国社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更高需求,面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高职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就业有实力、工作有活力、发展有潜力、创业有能力、做人有魅力,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力”育人目标是我校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们围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五力”彰显职教特色,形成了人才成长与区域经济社会需要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一是深化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重大战略出发,我们把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许昌优势企业,不但进行了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而且将国内前沿甚至国际一流的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确保培养定位、教学内容始终紧贴企业与行业需求,培训的是掌握和拥有一流技术的专门人才,做到了学生就业有实力。与此同时,在实施双主体育人过程中同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专业教材、教学资源库、论文著作、发明专利等成果,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强化个性培养。面对企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我们坚持把课堂延伸到企业一线岗位,通过选送学生到企业岗位学习培训,促进技能训练与一线工作需求的紧密结合,通过多样成才实现学生工作有活力。以此为指导,学校的学徒制试点培养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在河南省申报国家级别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的评比中综合排名首位。三是弘扬工匠精神。我们始终秉持“人人都是可塑之才、个个都成能工巧匠”的培养理念,坚持以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通过营造浓厚的职场文化,开展“职业梦技术魂”展演活动,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学生在全国“挑战杯””“互联网+”“发明杯”等各种比赛上,不仅参赛的人数不断增加,参赛作品的质量、获奖总数都有了大幅提升。职业技能的提升确保了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四是注重培育创新精神。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识,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提升,坚持以实践历练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学生创业有能力,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取得了累累硕果。目前,一大批学生活跃在许昌乃至中原地区创业的大舞台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五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组织学生开展“青春建功十三五”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区域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魅力。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开展科技扶贫、文化展演等活动,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面对高职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以“五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样成才,形成了“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实现了人才培养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无缝对接、同步发展。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袁海涛)
<< 上一篇: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谱写职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下一篇:坚守国家课程的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