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双高建设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

作者:余霞,石贵舟 时间:2020-08-27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

一、拓宽办学思路,多元协同育人

在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应拓宽办学模式,吸纳多方投资,协同管理,多元化协同育人,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共享协同利益。

一是拓宽办学思路。改变以往单一由政府出资办学的模式,由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高职院校联合出资办学或者按一定比例出资办学,组建合作管理机构,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产教融合育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方投资办学的形式,实行利益与责任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各方均能从中获益。校企股份制办学可以按各方的股份,也可按技术知识入股进行利益分成;把生产线或车间移到高职院校的“校中厂”或在园区引进高职院校的“厂中校”,从主体单位中约定免费享受对方的土地资源和工作环境期限,用于培育或发展自己;校企合作方可以从科研、课题合作、实验实习合作等环节中双双获益。

二是组建合作协同体系。校企合作办学或学校与行业联合办学建立校企合作链、生产实习链、产业就业链、“双师型”培养链和人才供应链等多种信息及利益协同体系,在政府机构、行业、企业、高职院校(机构)等主体中,政府机构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在对高职教育的引导、监督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指导高职院校利用好相关政策,推动高职院校科学发展;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进行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行业(企业)作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接受者和产品商业化的推广者,发挥自身的作用,各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协同机制,分享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效益。

三是探索多元化育人模式。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办学模式可以整合办学资源,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分层式教育教学,还可以采用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作为高职教育的有益补充。企事业单位与高职院校可以依据各自的发展需求,合作设置相关专业,联合培养各自所需的专业人才。

二、发挥各自优势,实施协同管理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必须要完善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机构)四大主体的协同管理职能,建立一个管理高效、运行通畅、协调一致的协同管理机制。

一是四大主体分工协作。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具体来讲,行业应该收集市场与职教的相关信息,做到无缝对接;企业应该深度做好校企合作、产学研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高职院校(机构)应该发挥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和科研成果;政府对高职教育投资进行统筹管理,对市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对四大主体的相关职能、管理权限进行明确分工和监管,从而推进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是分级规范管理。政府可以牵头将区域内的高职研究生教育、高职本科教育、高职专科教育、高职技工教育和其他形式的职业教育统筹到一个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成立职教处(中心),同时按照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分出研究生到技工教育的不同层级,从区域发展角度实现对高职教育的系统化、精细化管理。三是坚持协同管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和单位等多方高效协作,从而解决发展和运作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与行政部门沟通不畅,或者社会对高职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协调作用,积极与高职教育发展相关的行业协会、工商联组织、劳动、人事、财税、发改、工信、国有资产等单位或政府部门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整合资源,加强沟通。

三、完善协同制度,彰显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要建章立制,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完善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高职校企协同制度。高职院校在人才选拔、激励措施、薪酬管理等方面行使自主权,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定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规章制度,建立以学校为主体,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政府在主导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和引导,厘清高职教育的基本职能和教育教学规律,明确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并将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

二是健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制度。依据产教融合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提升职教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度。政府应出台文件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职教育建设,形成政府政策引导、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三是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制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并鼓励高职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鼓励区域内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与企业联合建立科研合作平台和研究中心,促进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

四、聚焦人才需求,实现供需对接

一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规划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定期或不定期对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进行评估,避免出现专业重复和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测评机制,保持产业对专业需求的引导性,精准服务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高职教育人才供给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要把服务于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和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等产业的专业作为品牌特色专业进行重点打造,及时为区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持。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把教学和实践环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工学结合、学用结合。

三是实现多层次贯通式高级技能人才培养。随着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对不同层次的职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高职教育要实现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贯通式培养方式。其中,高职专科教育侧重培养高级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研究生以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主,以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全方位满足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需求。

五、加强内涵建设,增强综合实力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培养。高职院校要针对现实需要,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推荐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锻炼和培养,向企业工程师或专家学习,共同进行技术与技能探讨,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开展深度合作,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强化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要经常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的指导,吸收行业领军人物、符合条件的企业高技能人才、产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工程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实施产业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吸纳企业、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担任产业导师,为师资水平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鼓励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支持行业、企业和社会各领域专家能手通过积极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校企专家共同探讨课程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力量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就业基地培育等方面,切实增强产教融合,推动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人才。

三是构建供需对接和信息服务平台。在产教融合中,政府、行业和职业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信息和科技成果转化信息,鼓励企业用待遇、发展空间和情感等留人,吸引人才到企业就业。引导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汇集地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可以提供产业研发、校企合作等信息供高职院校进行对接和合作。四是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校校合作等,全力拓展办学资源,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五是扩大对外合作和开放办学。高职教育要吸引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文化,优化育人体系,及时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输送优秀的职业人才。(原文发表于《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