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双高建设 >

新时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根本指向与内在逻辑

作者:赵明安 时间:2021-04-09 来源:节选自《武汉船舶职业技

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我国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的项目化制度性安排,是党的十九大与二十大交汇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行动计划,对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行动计划”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计划

“行动计划”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逻辑展开是落实“职教20”的精准施工“实操手册”。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行动计划”的总目标与总任务

位列十大专项行动之首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行动计划的总开关,既是行动计划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既是行动计划的总要求,又是十大行动计划之一;既贯彻落实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的“四为”办学方向,又兼备职业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类型特征。其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是总方向;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是职业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双主体”育人的规范性要求;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则是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三教改革”的“路线图”。

三、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职业教育层次体系建设的有效抓手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体系化阶段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路径日渐清晰。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三个维度1)中职教育是需要继续强化的基础2)专科高职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巩固的主体3)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层次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适应产业提质升级的需要。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一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夯实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基础;二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或结合独立学院转设直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做好质量本科职业教育样板;三要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增强普通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四要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以产教融合为根本路径,适度扩大专业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快形成“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一体化高层次职业教育体系。

四、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制度体系是“行动计划”的制度支撑

加快建设与应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

五、深化产教融合是实施“行动计划”的根本路径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的标志。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基础。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是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

六、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是职业教育入口端的改革方向

入口端改革要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尊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为基本原则,注重规范与创新相统一,新增劳动力培养与在职劳动力再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相融合。

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在保留高职学校通过普通高考招生渠道的基础上,探索基于省级统筹、以高职学校招生为主的分类考试,保持分类考试招生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规范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形式。逐步取消现行的注册入学招生与中职本科贯通,严格执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条件。构建包括技工学校在内的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鼓励具有高中阶段学历学力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群体报考高职学校,形成以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为主的招生考试方式。适度扩大中职专科贯通,规范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

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规范文化素质考试标准,探索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标准、测试方式,扩大实施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范围,形成包括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考核、职业技能测试等在内的常态化系统化测试体系,引导职业学校规范办学。鼓励高职学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联合招生,强化双主体育人,为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奠定基础。

七、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是“行动计划”的制度性保障

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周期性常态化修订(制订)各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职业学校教师、校长专业标准。统筹修(制)订衔接贯通、全面覆盖的中等、专科、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专业教学标准,构建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省级标准为补充、校级标准为支撑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与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政行企校社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完善职业学校评价制度,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研究制定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省级统筹开展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建立技能抽查、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抽检等随机性检查制度。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规则制度体系,健全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巩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年报发布制度,进一步提高质量年报编制水平和公开力度。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教育督导体系。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提高职业学校管理者教育管理服务能力,一要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强化职业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二要放权赋责,落实和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职业学校管理者动能;三要建立与规范实施国家、省、市(县)分级培训机制,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校长和管理干部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政治能力、管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

八、“三教”改革攻坚行动是提高“行动计划”实施成效的关键环节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既是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又是三教改革的对象。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一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尤其是适应小班教学、小组指导要求,乃至具有师徒制特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要求,合理核定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适当增加专业教师规模;二要常态化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三要探索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四要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提高教师全面履职尽责能力;五要完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计划,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优化师资结构;六要将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取得的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纳入绩效工资,增强教师开展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的动力;七要建设国家、省、地市州、校四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群与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课程主讲教师、职业培训资源开发与培训师。

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形态、生态建设。一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级各类教材,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经济与社会管理等专业教材的政治站位;二要完善教材形态,建设一批线上线下一体化优质教材,重点建设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三要加强教材生态建设,完善职业教育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使用、评价监管机制,形成以国家规划教材为主干、企业优质教材为支撑,校本特色教材为基础的教材体系。

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一要健全完善专业设置,建立退出机制,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发布程序,实施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二要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推动“课堂革命”;三要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优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增强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九、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2.0是增强“行动计划”成效的技术支撑

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一要根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研制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指南,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二要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持续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三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四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教学资源平台,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应用与升级改进。

十、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是“行动计划”的国际化扩展

国际化与本土化双向共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发展模式创新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一方面要着力于完善与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一方面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增强国际合作交流能力,一要职业学校积极走出去,到国(境)外办学,培育一批“鲁班工坊”;二要持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执教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促进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再创新;三要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合作项目,促进国内职业教育优秀成果海外推介,贡献职业教育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展示当代中国良好形象。

十一、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旨在增加地方创新活力

无论是整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还是合力打造职业教育样板城市,其根本目的是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部、省、市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倒逼地方政府统筹推进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索地方创新的鲜活经验、典型案例,引导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节选自《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