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质量诊断与改进 >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作者:主编 时间:2021-03-01 来源:未知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也是其他各门课的责任,其他各门课程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种“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就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战略决策,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思想关:加强课程思政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课程思政建设把好思想关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重技轻德”“重专业建设轻思政建设”的现象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这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非常有必要开展课程思政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要对全体师生进行课程思政内涵的全面解读,纠正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误解,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打下认知基础。其次,要对全体师生加强课程思政重要性的宣讲,使师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回归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教育思想、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高职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后,要讲清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使师生认识到课程思政不能取代思政课程,二者是主导与协同的关系,思政课程是主导,课程思政是协同。

二、思政关: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灵魂作用,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配合,为课程思政建设把好思政关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二者具有目标和任务上的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的契合性,但又各有侧重。比如思政课程的思政内容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政的思政内容侧重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美学教育、意志培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二者的课程地位有所不同。思政课程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就是说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途径中主力中的主力,课程思政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中主力军的配合者和同行者。虽然二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但思政课程才是主力,是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灵魂”。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灵魂作用,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配合,具体来讲,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组织思政教师和专业课、公共课、实训课教师开展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交流沟通工作。这种交流沟通包括对非思政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建设、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融合的途径、方法、原则,以及对某些政治理论的解读等。二要开展“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建设”学习活动,思政课教师要和专业课、公共课、实训课教师联合起来,共同商讨研究并确定不同课程相应的思政资源,如人文精神、美学理念、道德情操、爱国情怀、知识见识、行为习惯等。三要做好课程思政资源整理和经验总结工作。思政教师要和其他课程任课教师合作,共同做好课程思政资源的归类整理、课程思政教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

三、师资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把牢把好师资关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课程思政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工作。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扎牢课程思政思想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解决“执教为了谁”根本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教师从教动机问题,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牢固树立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观念,坚持立德树人。二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师德师风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党爱国爱工作。二是师风,即教师的工作作风问题,如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公平正义等。高职院校当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通过制度监督和教育督导两手抓,使广大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三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课程思政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解惑。教师想要扮演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角色,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特别是在当前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方面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组织教师经常开展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四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四、制度关:做好体制机制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实现课程思政的持续发展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它不能搞形式主义,必须长期贯彻落实。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一要成立以党委书记为主任,由教务处、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负责人、思政教学名师组成的课程思政建设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对课程思政各项政策、措施的审核决定,委员会下设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小组,成员由教务处教学管理专干、督导、各二级学院教研室主任、教学名师、思政专任教师组成,负责关于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督查督导、考核评价等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细则。把是否落实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审和院系教学绩效考核。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三要构筑思政课、专业课、公共课(含选修课)、实训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学校开课实际,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的沟通交流、互相听课,通过制度确保思政教师和非思政教师之间能够定期进行沟通交流,真正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四要建立课程思政经费保障制度,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物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培训、教材建设、考核评价、检查督导等,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经费支持。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中应该包括关于课程思政专项经费的设定,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力度,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节选自《科教文汇》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