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职教文库
| 职教文库
职教文库
首页 > 主页 > 产教融合 >

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的历史演绎

作者:王坤,付甜甜 时间:2020-10-23 来源:(节选自《当代职业教育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政策文本,可以厘清各个时期的产教融合发展特点,即从“半工半读”到“产教融合”的政策取向。

1.制度吸纳的萌芽期(1949—1976年)

中国工业化建设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方式——半工半读。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急需初、中级技术人才。根据已有文献的记录,1952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指出:“政府与企业厂矿、农业、林业等联合培养来完成培养大量技术人才的任务”;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学生的数量、质量等无法满足此时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求,这时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制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目标等,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即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1958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60条(草案)》中明确提出了:“一切有条件的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试办工厂或者农场,学生实行半工半读。”同年,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议采用“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因此,在此阶段,产教融合并未形成具象概念,而是以“联合培养”“半工半读”的形式微观呈现,学校独办或者联办企业,这一合作模式作为调整教育制度、加速人才培养、践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

2.制度吸纳的继续探索时期(1979—1995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方式——工学结合、产教结合。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我国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发展需求,国家从个体经济开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逐步由单轨的计划经济向双轨的市场经济过渡。个体、企业等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在这里,产教结合从主体上丰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和内涵。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中都提到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组织等要集资联合办学,为农村和城市的现代化服务;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政府领导下,走产教结合的路子,利用贷款发展校办产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逐步做到以‘厂(场)’养校”。

这一时期采取的表述方式为:以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方式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等联合培养、委托培养,其价值所在即为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3.制度吸纳的逐步确立时期(1996—2013年)

助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方式——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其地位不断提升,市场活力迸发,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才能实现长效发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根本任务、办学方向,明确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个人的义务与权力,使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1998年《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对课程、教材、教学、师资、证书制度等做出相应的要求。2004年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改变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即按照企业需求实行“订单培养”的模式定向育人,转变办学机制、运行机制,加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2005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时期,“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纷纷登上职业教育改革的舞台,体现了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升学向就业导向转变,从学历本位向岗位能力转变,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4.制度吸纳的明确化时期(2014年至今)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形式——产教融合。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普职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含义上讲,这一时期“融合”较以往的程度更深,“产教”对接更加紧密,目标也更加明晰化。2017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未来10年的产教融合格局做出展望:“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

无论是从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预展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教研实习基地的预期建设以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组建、产教融合平台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是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和研究中心的成立,都蕴含着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在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方面的迫切性,都体现了产教融合欲作为一种制度“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并且,高质量严要求的标准贯穿于办教育、发展教育、职后培训等各个方面,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联合举办高质量职业学校的同时,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一次重申——“双高计划”,提升职后培训质量的目的也更加明确化。政策文本中也有明确的表述,如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